/br> 上次用大队称粮食的老称给她称了一下,刘贞的体重已经涨到八十九斤,上膘上的挺快。 七月,忙了几天灌溉的农活,南易又闲了下来。 有了过境耕作证,他把菜园子就开辟了出来,一共八分(1亩=10分)地,七分当菜园,两分种上七里香,剩下一分种蛇灭门。 整块地呈现缺一个角的长方形,正好可以开出四垄地,三长一短。 弄好地垄,播好种子,黄昏时分,浇了点尿水。 剩下的就是等着发芽。 有闲暇的时候,南易都会去挖沟渠。 没找人帮忙,他愣是一个人挖好了沟渠,又把冼耀东帮忙用大队名义买来的六十多根铁管一根一根的埋好,连接起来。 修进水口,做水车,一个星期后,南宅的院子里出现了河水。 改造卫生间,修下水道,又是一个星期过去。 卫生间里弄的是蹲坑,买抽水马桶太扎眼,南易想想还是算了。原本还想自己搞个用电的热水器出来,也是因为扎眼的原因,他也没搞。 文昌围虽然72年就通上电,可整个大队一年也用不了多少电。 南易要是把电器一件件置办齐整,他一家的电费搞不好就要赶上整个文昌围。 当大家都贫穷时,一定要跟着“穷”,富裕在这时候是一种罪过。 白天跟着大家一起下地,落夜后,南易会去河里下网,也会去下钓黄鳝、钓黑鱼、钓鳖的钩子,也会去下他自己编织出来的地笼。 不用每天都去,一天的收获就够吃上十天半个月。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缺油,也缺其他调料,这水产要做起来好吃,怎么缺的了油和调料。 当饭吃吧,口感还真不如大米饭;当菜呢,还是歇了吧。 捉的人少,鱼类自然是又多又傻。 “南易,南易。” 南易刚下好钩子,冼为民就在河的对岸喊他。 “为民,咩事?” “明天晚饭前,跟我去抓蟛蜞,大队一人给五个工分。” “好嘞。”南易冲对岸喊着,“我那里还有虾,你要不要点?” “不要了,都是小虾,我不爱吃这玩意,改天我去弄点海虾给你尝尝鲜。” “行啊!” 南易的这个啊字拖了长音,一拖就拖到第二天傍晚。 南易、冼为民,还有一个昂居,三人沿着河坝往芦苇荡那边走去。 昂居,真名冼为麒,小时候发高烧把脑子烧坏了,智力就停留在七八岁。不需要下地干活,大队也会算他一份口粮。 可昂居却很喜欢干活,其他的干不了,拔草、捡稻穗,打个下手什么还是行的。 就像今天,昂居跟过来,大队也会给他家里两三个工分。 “为麒,吃不吃糖?” 南易拿出一颗大白兔奶糖递给昂居。 “食。” “会食咩?” “会。” 看昂居把糖纸剥掉,把糖塞到嘴里,南易确定他会吃。 看来,他家人对他还不错。 “为民,你要不要?” “不要了,来颗烟,我的抽完了。” “嗯,给你,我带了两包,这包没拆的给你。” “大气。” 冼为民竖了竖大拇指,然后马上把烟拆开,递了一根给南易。 南易把烟挡回去,“第一根你自己来。” “讲究。” 冼为民把烟塞到自己嘴里,又抖出一根。 这根,南易接了。 “咱们要抓够两麻袋才能拿到满工分,今年不知道蟛蜞多不多。” “应该不少吧?蟛蜞夏天都吃芦苇叶子,身上一股草腥味,也没人会去抓。昨天我下钩的时候,还踩到好几只呢。” “不好说,去年冬天我抓了不少,这玩意夏天不好吃,冬天冬眠不吃东西,肚里空没异味,味道还凑合。” “吃这玩意干嘛,河里其他吃的多着呢,还是留着肥田吧。” 蟛蜞,其实就是一种小螃蟹,对农民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肥田。蟛蜞用麻袋兜回去就死了,拿到水田里,在四棵稻秧中间放一只,等它腐烂,稻秧就会疯长,比任何其他肥料都管用。 三人来到芦苇荡,一人手里拿一根卢苇,在淤泥上拍打着,蟛蜞受惊就会往中间跑
第十三章、稻香(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