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也是在这个时候,让司马懿觉得自己苦苦等候的机会降临了! 他要追击。 但张郃觉得归师勿遏,且再次提及天子曹叡的书信,声称不可追。 司马懿无法坚持。 因为此番战事中张郃对他颇为敬重,尽心尽力的为他压制着各部将率的骄横,但他对张郃的建议一次都没有取过。 如若现今在强迫,说不定张郃恼羞成怒起来,直接将问一句“都督连陛下的诏令都不遵从了吗”,那他就得上疏请罪了。 但他也没有放弃。 从御蜀至今,他被指摘为“畏蜀如虎”了,还违背了天子避而不战的战略意图了,付出了那么多代价才迎来臆想中的机会,哪能轻易放弃呢? 放弃了,那不就是坐实了自己御蜀不力的言辞了吗? 前去追击,不需要大胜,无需斩获多少首级,只要能搜刮些蜀兵落下的一些不便转运的辎重回来,也能挽回一些颜面啊~ 所以他先招来了先前请战最凶的魏平,直接问他敢不敢去追击蜀兵。 待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才问张郃是否愿意引骑兵走董亭道截断蜀军的归路;且还特地加了句,让张郃便宜行事,待看到蜀兵被追击打败了才引兵出来断归路。 也让张郃没有了回绝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终究是都督。 且都以商讨的语气来问了,他也不好得理不饶人。 故而,追击便成了定论。 慨然应诺前去追击的魏平,一直都是曹真的部将,在雍凉驻守多年,功绩并不亚于费曜,只不过他没有跟着张郃攻街亭,所以官职比费曜低了而已。 亦很果决,引着本部当即就望着蜀兵撤退的木门道,勇而无畏的追了过去。 然后,他死了。 被蜀相诸葛亮提前设下的弓弩兵射死了。 也让引大军在后的司马懿,罢了继续追击的念头,还遣人赶去将已经出发的张郃给叫了回来。 至此,战事落幕。 而在洛阳庙堂,还得悉更惊人的消息—— 若是蜀兵罢兵归去七八日,魏国雍凉各部将被彻底打残,陇右亦不复魏国所有! 缘由,乃是蜀相诸葛亮还与鲜卑部落大人轲比能结盟了! 在数次北伐皆不如意后,且对江东这位盟友心中有数的情况下,蜀相诸葛亮为了这次北伐能有更高的胜算,在出兵之前还特地遣人去寻了轲比能。 轲比能是如今最有希望一统鲜卑的部落大人。 但因为魏国为了不让北疆边患大炽,便以分化、偏袒等手段百般阻挠轲比能部壮大,也对应的庇护了不少与轲比能有仇的其他鲜卑部落大人。 可以说,轲比能对魏国是满腔忿怒的。 故而,当蜀相诸葛亮的使者寻到他,声称蜀国打算与他结盟,在此番蜀国北伐正面吸引魏国雍凉各部兵马时,让他从后方发起袭击,前后夹击一举将魏国雍凉主力灭了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且还很有心计的,在召集麾下各部落兵马之时,特地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以此来麻痹魏国。 魏国还真就不疑有他。 因为在前几年轲比能就向魏国称臣了,还被曹叡封为附义王。 故而,天子曹叡得悉大悦,以北疆不复有边患为由,乃复置护匈奴中郎将,将北疆战事的重心放在内迁入并州且日渐强盛的南匈奴各部上。 见状,得计的轲比能当即引大小各部落,浩浩荡荡的穿行了整个河套平原,绕过萧关进入陇右长离水上游的石城,正打算要给魏国雍凉各部背后来一刀的时候,蜀军却是在这个时候因为粮尽罢兵归去了。 轲比能当然是不敢独自对抗魏国雍凉主力的。 只能按捺着空劳一场的怨气,带着对蜀兵无信的鄙夷,灰溜溜的趁着魏国尚未知晓他行举之前启程回去了。 但他的行踪终究还是被魏国得悉了。 待遣细作贿赂鲜卑部落小首领后,魏国打探出了他与蜀国结盟之事。 天子曹叡在得悉了整个过往后,心中庆幸不已,也对蜀国的托孤大臣李严万分感激。若是李严愿意来魏国的话,他可以直接任命为骠骑将军、封县侯食三千户以示嘉奖! 因为此战魏国能守住陇右不失,最大的功臣当属声称粮秣不继、让蜀相诸葛亮无奈罢兵归来的李严啊~ 也正是因为陇右的惨败,且轲比能不臣日后北疆多事的情况下,天子曹叡才有了诏满宠回京师洛阳计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