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亲附太子的顾谭、顾承、姚信等流放外地,将多次与陆逊有书往来而获罪的太子太傅吾粲下狱致死。”
“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陆逊最终于公元245年悲愤痛恨而死。”
“陆逊时年六十三岁,死时家无余财。”
“陆逊的长子陆延早年天折,次子陆抗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建武校尉。”
罗贯中:陆逊聪明一世,但却糊涂一时,本应保持中立的他却卷入二宫之争。
虽然江东士族融入了孙吴政权,可是二者之间的隔阂并没有消除,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存在强烈分歧。
政治上,陆逊为代表的儒学世家出身,向来推崇德政,主张轻徭薄赋、缓刑轻罚。
可是孙权对此嗤之以鼻,对陆逊轻徭薄赋的提议从不采纳。
军事上,作为三分天下的帝王之一,孙权并不满足于割据一方,而是希望问鼎天下。
可惜陆逊志不在此,只想守住江东这一亩三分地。
孙权对此很不满,批评陆逊没有雄心壮志。
陆逊和孙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矛盾,使得陆逊对现今皇帝的不满便转嫁为对下一任皇帝的期许。
于是陆逊极力培养太子,把愿望寄托在下一代皇帝身上。
可是随着太子突然病死,孙权对陆逊为首的士大夫心怀戒备,怕皇权旁落。
所以孙权在立嗣一事上优柔寡断,想扶持鲁王孙霸,造成了二宫斗争的局面。
朝中激烈内斗使孙权对陆逊越来越不满,最终一代名将死于宫斗。
陆逊之死直接原因是孙权晚年昏庸,在立储一事上与孙权的观点不和,可根本原因还是孙吴政权建立起始就有的阶级矛盾。
虽然在根基未稳时,孙权和陆逊为顾全大局,表面上和睦相处。
可这个炸药桶还是在立储时爆发出来,直接导致了陆逊被逼死。
陆逊的死也标志着江东大族和孙氏政权的矛盾浮上水面,孙吴霸权也从此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