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花帝萧太后(3 / 4)

。”

“此时,宋朝的大臣都主张逃跑,参知政事王钦若甚至建议迁都南京。”

“只有寇准力排众议,劝真宗也御驾亲征,与辽国一决高下。”

“而宋真宗来到阵前一看敌军的阵型,就感觉到不妙,一下子泄了气。”

“因为辽国的军队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于是他就与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苏轼:萧太后身为女流,能让辽国达到巅峰,只因她有三张王牌。

萧太后本人具有极强的政治能力,同时她的手中还有三张让北宋头疼不已的王牌。

第一张王牌,就是韩德让。

韩德让虽然是汉人,但从他的祖父开始,就已经为契丹效力了。

韩德让镇守幽州期间,宋太宗领兵北伐。

他先是坚守城池,之后又出城与援军一起追击宋军,取得高梁河之战的胜利。

辽景宗临死前,韩德让成为顾命大臣,辅佐萧太后执政。

宋太宗派遣大军十几万北伐,韩德让随萧太后出征。

一举击破宋军,取得大捷,可以说韩德让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物。

韩德让总领辽国朝政,推行各种改革,推动了辽国汉化的过程,使得辽国出现繁盛的局面。

后来,韩德让又跟随萧太后南下,逼迫宋朝签订澶渊之盟。

第二张王牌,就是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出身辽国宗室,十几岁就开始征战沙场,让他一战成名的也是高梁河之战。

当时,耶律休哥奉命率领大军前去救援。

辽军人数并不占优,但耶律休哥对疲惫不堪的宋军发起了突袭。

导致宋军惨败,宋太宗中箭,险些被俘。

萧太后执政后,对耶律休哥非常信任。

萧太后将辽国南部的军务全部交给耶律休哥,完全由他负责。

耶律休哥没有辜负萧太后的期望,在与宋朝的作战中,多次取得重大胜利。

到后来,北宋边地的百姓用耶律休哥来吓唬小孩。

第三张牌,则是耶律斜轸。

与耶律休哥一样,耶律斜轸也出身辽国宗室,不过他的仕途最初并不顺利。

不过有个人很欣赏耶律斜轸,她就是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

在萧思温的推荐下,耶律斜轸得到了辽景宗的重视,还迎娶了萧太后的侄女。

在高梁河之战中,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分左右翼夹击,大败宋军。

在宋太宗的第二次北伐中,耶律斜轸担任兵马都统,驰援西线,取得大胜。

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可以说是辽国最杰出的人才,且得到了重用。

相比之下,宋朝方面就显得黯然失色,这也导致了宋朝被辽国压制。

“而作为成熟且有远见的政治家,萧太后肯定要全盘考量。”

“她认为虽然对北宋的战争不少都是胜多败少,但是辽国除军事外,其他方面都不如北宋。”

“为此她果断选择见好就收,与北宋顺利签订澶渊之盟。”

“双方达成协议,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

“宋朝每年输送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犯。”

“澶渊之盟签订后,两个国家自此和平。”

“澶渊之盟获得的利益,对于辽国来说。”

“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可以让万千民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而对于北宋来说,用物质换来了100多年的政局稳定。”

“虽然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但从百姓的角度考虑,同样利好。”

“因此从以往的历史看,金国、鞑靼、蒙古、突厥等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在斗争的过程中。”

“经常是生灵涂炭,百姓们居无定所,过得非常凄苦。”

“而皇族或王室们,同样处于战死或守寡的痛苦状态。”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在当时那个年月,是真实的战争写照。”

“无论是三国两晋,还是隋唐,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北宋南宋。”

“所有的功业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甚至父子相残,兄弟互害。”

“从这个意义讲,萧太后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眼光。”

“40年的政治生涯,她表现出强大的政治魄力和远见卓识,使得辽国变得更加繁荣。”

“公元1009年,一代女杰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

“作为一个女人,她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谋略全部献给了辽国,为那段历史增添了不一样的传奇色彩。”

“萧太后死后,韩德让伤心过度,一年多后也跟着离世了。”

“辽国的耶律隆绪给他安排了国葬,把他葬在了母亲萧太后的墓穴旁,以示两人的爱情之忠贞。”

“能够掌控天下的,不仅仅是男子。”

“在武则天之后,萧太后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漫长的历史中做到了青史留名。”

“善于利用汉人和汉族文化,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摄政期间,她鼓励发展商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