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发奇袭,攻守逆上(5 / 6)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035 字 2024-07-06

在:

“夫君若出城,谁又能保证陈宫不叛?”

布妻曰:“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1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魏氏春秋》

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英雄记》

蹉跌是失误之意,可翻译为“万1有个好歹”。

布妻之言,1语中的。

实际当时明眼人,包括后世读者,皆知吕布必败,出城更是“提前送死”。

陈宫本就是叛乱成瘾的小人,布若出城,宫必献城降曹,挟此功绩,以求赦免。

当时3面皆敌,突围已不可能。陈宫的真实想法,就是出卖吕布,献城投降,以全性命。

布妻又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

宫、顺素不和,将军1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英雄记》

高顺清白威重,忠烈义笃。甚至吕布夺顺兵以益魏续(布姻亲),顺仍然忠诚如初,不复怨言。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英雄记》

与“以忠诚闻名”的高顺“不睦”的陈宫,是何等形象和心性,也便1目了然了。

我敢断言,布若出城,宫必杀顺。1如当年在兖州东郡濮阳,宫欲杀夏侯惇1般。

彧守鄄城,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魏书十荀彧传》

就在陈宫的奸计惑乱下,吕布在蹉跎中错过了最后生机。郭嘉画策,决堤灌城,布、宫等皆伏诛。

吕布败死始末,人所共知,不必多提。主要谈谈陈宫之死。

陈宫本贪生之人。

贪权者必贪生,这是人性的真实反映。但他却“坚持求死”,自有其不得已。

当年兖州之乱,祸首张邈、张超皆夷3族,吕布亦伏诛。所余者,除了南奔荆州的许汜,就只剩“阶下囚”陈宫了。

十2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3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魏书1武帝纪》

许汜从叛,往奔刘表。见《魏书7吕布传-陈登附传》

其时,兖州共叛者尚有王楷,随布奔徐州,下落不明。

而受害于“兖州之乱”的大将,程昱、枣袛、荀彧等人此时在曹营皆居高位,1言9鼎。

更不用说被“宠为心膂”的夏侯惇,当年在濮阳险些作了陈宫的刀下鬼。

魏武攻屠邺县,审配被擒。魏武欲赦,而辛毗哭嚎,遂杀配。

此详情见《魏书6》引注《先贤行状》,文多不载。

这些人尚在,陈宫就算投降,难道会有好下场?

由是观之,见傻子都知道,就算曹操欲赦陈宫,夏侯惇等人也必定阻挠。魏武雄人,想来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寒人心。陈宫本人,又焉能不知?

因此,陈宫必死。

陈宫老贼主动求死,不过是替自己找个不那么屈辱、不那么痛苦的死法罢了。

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

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典略》

呵呵,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哈哈,这正是陈宫1生的写照。

诚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曹操1生的写照1般。

陈宫出使济北,联结鲍信,并非“忠于曹操”,不过是赖此为“进身之阶”,谋求高位。

在仕途受阻后,其人便毫不犹豫地勾引吕布,策反张邈,煽动兖州“百城皆叛”。

败入徐州后,陈宫又以敏锐目光,勾结丹阳旧部,驱逐刘备。

备甫败,宫又在同年(196)迫不及待地发动了针对吕布的暗杀行动,欲灭布满门。猖獗放纵,令人胆寒。

从陈宫勾结河内出身的郝萌,亦可看出其留有后手,大约是引河内太守张杨为外援,犄角曹操。

在山穷水尽,3面环敌的绝境,陈宫依然不忘自作家门,竭力怂恿吕布出城,欲献城以降,倚功求免。

亦可见其自私可怕到何种地步。

当然,这份拙劣的“作战计划”,连汉末的女流都骗不过,直接被布妻拆穿。

至于最终受缚求死,非其有忠义之心;不过时势所然,不得不死。就算曹老板想救他,曹老板麾下人可愿意?

陈宫的真实形象与演绎形象,可谓差天共地。

1代眩惑奸贼,在小说渲染下竟成“忠烈义士”,还为其安插了“义释孟德”的戏码。误人子弟,贻害非浅。

陈宫为祸1生,荼毒4海,终于求奸得奸,死于非命。

不知其伏诛之时,可曾对求之不得的牧守大位、对惨死兵祸的无辜百姓,有过丝毫遗憾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