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发奇袭,攻守逆下(5 / 6)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348 字 2024-07-06

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3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发现了“罗塞塔石碑”。据说,该石碑是公元前196年由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制作。石上刻有3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1822年9月29日,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向学术界公布了他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成果。这1天,埃及学诞生了。

1切的“古埃及文明”,都是基于这块水上漂的石碑而演绎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这块石碑,就没有了古埃及史,讨论诸如莎草纸之类的考古发现便毫无意义了。

用谷歌地图对罗塞塔的测量

罗塞塔又称拉希德,是埃及1个滨海城市。至今,这个地方距离大海才5-7公里。

尼罗河3角洲是冲积平原,而罗塞塔恰恰是河口所在地。完全可以肯定,2000多年前,这里要么在海底,要么是星星点点的沙洲。

古埃及人是如何在海面上竖起石碑的?

令人捧腹的是,这块海上漂的石碑,经过2000多年海风、沙漠风的洗礼,100行“蝇头小楷”几乎完好无损!我1再说,没有历史积淀的西方考古学界,连伪造文物都不会!连做旧都不懂。参阅点击:《去西方发财!民间文物专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无疑,这块石碑是近23百年刻制并树立于此的。

这里,云某提1句:近两千年前的汉末,东海海滨位于丹徒及江都,也就是如今的镇江和扬州;而黄河下游,河道更是在濮阳北侧3十余里,沧海桑田,概莫如是。

由是推之,所谓34千年前的古埃及,海滨及尼罗河河道会与今日1样吗?

河流入海口、海滨城市:亚历山大

更重要的是,西方考古学家宣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的智慧之城----古希腊罗马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天文台、大学、科学院等等学术机构,都建立在这座城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之类的大科学家正是在这里,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遗憾的是,和罗塞塔1样,亚历山大这个地方,在2000多年前,还是茫茫大海!(参阅点击:对比辨真假:古埃及史不靠谱!给自己的孩子看看吧!更详细的资料,见文末链接)

难道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之类的大科学家,统统是美人鱼?

4、古巴比伦:土坯砖千年不腐万年不化

(建议:新生们,1定要抽空逛1逛远郊的乡村。逛几次偏远乡村的传统民居,考察1下乡村的砖瓦厂之后,你就会发现:楔形文字和泥版文书之说,真的是考验智商的东西!)

西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是依靠考古发掘出的“泥版文书”编写出来的。

何为泥版文书?简而言之,在半干不干、抹平了的泥巴上刻字----通俗1点说,就是在土坯砖上刻好字,放在太阳下晒干,这就是“泥版文书”了。

注意:这就是易教授鼓吹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真相,那可是易教授耶!上过百家讲坛的大家耶!著名学者耶!

其人焉能不知这水分?

其心可诛也!

埋在地下几千年的“泥版文书”

土坯砖,这东西,中国人都很熟悉。自古以来,中国农民,人人都会做。

常识1:泥巴太干了,没法写字;太稀了,更没法用。要想保证国王、官员、商人、文人、学生写字的泥巴需求,只能现场和泥巴,现场做成型。因此,从朝廷,到各级衙门、各个商铺、各个学校、各个家庭,都必须拥有1个巨大的砖瓦厂,雇佣无数的和泥工人,随时伺候着。

常识2:1块土坯砖写不了几个字。巴比伦国王传达圣旨、大臣们向国王汇报工作,岂不要用火车汽车运输文件?孩子们读、写1篇千字文,岂不要搬几百斤重的泥巴?

常识3,也是常识中的常识:把1块土坯砖埋在地下,3、5年后,再挖出来看看,会是什么样?成泥了!1块土坯砖搁在地面,3、5十年后,再回来瞧瞧看,会是什么样?成灰了!

据西方史学界的“信史”《旧约全书》:这1带曾经大雨1个半月、洪水滔天,难道土坯砖不会变成稀泥巴!

但是西方考古学家宣称:巴比伦的土坯砖能埋在地下4、5千年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字迹清晰!-----这是高度考验智商的“知识”。

详情参阅《子虚乌有的泥版文书,西方伪史既荒唐又搞笑》。

5、西方的考古学家,应该到北京的潘家园进修

(建议:新生们,1定要抽空逛1逛文物市场。逛几次中国的文物市场之后,你就会发现:西方“考古学”的档次之低,令人发指!)

这个世界,必须老实承认,中国才是文明古国,因此,只有中国才能诞生考古学。中国的3流的文物造假者,到了西方也是大师级的人才。

中国大地上,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