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774 字 2024-07-06

胪,以忧死。--《傅子》

上1个发狂而死的,是刘璋刘季玉的3哥刘瑁。这个发狂而死…不用多说了吧?

毕竟明帝“持法深刻、动辄以小过诛杀大臣”,失宠的刘晔,恐怕亦不能免。

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魏略》

刘晔的人生,清楚描绘了“前朝宗室”在新朝的尴尬境遇。

青年时代的刘晔,文武兼备,又曾在乱世诛杀英豪(郑宝),割据1方。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傅子》

似刘晔般的枭雄人物,其实与刘勋、刘备的气质、履历颇为相似。只不过因为在曹魏没有掌兵的机会,因此逐渐退化为谋主型人物。

看刘晔在魏明帝朝始封侯,且食邑不过3百,爵位不过亭侯;便知道魏武、魏文两朝,刘晔根本得不到带兵的机会。

刘晔不仅没有领兵的机会,甚至连献纳的计策都被经常否决。虽然后续发展,无数次证明了刘晔的战略眼光有多么锐利。

讽刺的是,刘晔的能力越高,曹氏对其的猜忌也便越重。这又形成1个悖论:

身处“嫌疑之地”的人物,不能太没用,又不能显得太有用。

刘晔献策不纳,理由显而易见。

因为曹氏父子从来没打算听从刘晔的计策,只是通过试探刘晔的立场,来决定是否需要“清除隐患”。

因此刘晔与刘备虽同为汉室宗亲,却拼命劝魏武剿灭蜀汉,乃至捶胸顿首。这并非刘晔无情,实是形势所迫。

看建安十8年(213)的《魏公劝进表》,即可知晓彼时的刘姓将领有多么不受待见。

刘晔故主刘勋之死,对刘晔的打击极为沉重,与张绣之于贾诩相似;

然而单论筹画智计,刘晔比贾诩却也不遑多让。但贾诩可以官至太尉,刘晔却连做个亭侯都困难。可见汉室宗亲的身份,给刘晔带来多么巨大的桎梏和拖累。

饶是如此,郁郁不得志、1身才华难以尽展的刘晔,却仍了与程昱等人合传。

由此可见刘晔之能,亦可见陈寿先生之严谨,远非王沈小人可比。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刘晔的憋屈和遗憾,便由云某在本书中为其人伸张出来吧!

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纸永远包不住火,真相即便再被遮掩、丑化,也终将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