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5 / 6)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369 字 2024-07-06

奇怪。孔融是北海国相,当时是怎么跑到刘备身边去的?还对着备大骂袁术“冢中枯骨”?

恐怕兴平元年(194)的孔融,早被流寇打得丧师失地,屈身刘备幕府了。

彼时刘备妄自尊大,效法公孙瓒授田楷为青州,亦授孔融为青州,以为藩卫。可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结果…呵呵。

“托庇刘备”的这段屈辱历史,史册虽未明言,但综合各方材料,是显而易见的。

融为袁谭所攻,流矢雨集,戈矛内接。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建安元年(196)袁谭出为青州刺史,其实最初只是“都督青州”,刺史头衔是袁绍外藩曹操表奏的。

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9州春秋》

袁谭凶桀,攻袭北海。仰食于刘备的孔融哪是对手?仓皇求援于徐州。

刘备彼时正与袁术交兵。即孙策所谓“刘备争盟淮隅”。

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江表传》

袁术认为陶谦死后徐州应该归属自己,当时还喜滋滋自领了“徐州伯”。没料到刘备截胡,遂兴兵进犯。

术退保雍丘,又将其余众奔9江,杀杨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卷7十5-袁术传》

刘备与袁术打得不可开交,同年(196)“寓公”吕布又叛于下邳,备军败入广陵,穷困潦倒,人相啖食;是再也没有余力援救孔融了。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何况,袁谭本是刘备表奏的茂才(即“省级杰出人才”),以酬报当年(194)袁绍支持自己提领徐州的恩情。

别说彼时刘备力有未逮,就算备兵强马壮,是否会救援孔融,也颇值思量。

刘备与袁氏父子在幕后的肮脏交易,几乎难以启齿,读之寒心。

刘备初属袁术集团公孙瓒麾下,后叛出袁术集团进入袁绍集团…难怪曹老板1方骂刘备反覆无常。

如果考虑到刘备实为孔融的外藩倚仗(类似刘表之于张绣),那么袁谭击北海,是否得到刘备默许纵容、甚至有意挑唆,都难以定论。

建安5年(200)刘备杀车胄以叛,兵败,入青州。袁谭闻讯,率部出迎,又引入冀州魏郡,袁氏父子待以上宾之礼。

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2百里,与先主相见。--《蜀书2先主传》

考虑到袁谭是摧毁刘备外藩(即孔融)的“罪魁祸首”,而2人关系居然如此和睦。孔融之败,到底是被谁出卖,也就1目了然了。

袁谭兵势凶猛,流矢雨集,连攻累月。而孔融竟“凭几安坐,读书谈笑”。

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后汉书卷7十5-孔融传》

最终城池崩毁,士众亡散。融孤身奔曹,自此开启为期十2年的“寓公生涯”。直至赤壁之战(208)前因言获罪,为魏武所诛。

北海之战,孔融虽然每日谈笑读书,摆出1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城陷之日,却弃妻子而走,仅以身免,家室悉为袁谭所虏。

城坏众亡,身奔山东,室家为谭所虏。--《9州春秋》

融在郡8年,仅以身免。--张璠《汉纪》

孔融伏诛在建安十3年(208),而彼时2子年仅8岁。

十3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2子年8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魏氏春秋》

考虑到孔融出奔曹操是在建安元年(196),那融2子无疑是入许县后所生。可知其旧日妻小,尽作袁谭阶下之囚,死生未卜。

孔融在地方的8年,昏庸无道,行事悖乱,屡遭荡覆,命不可知;乃至托身于刘备,败亡于袁谭;城池化作烟尘,州郡悉为丘墟。逆乱之势,竟与焦和相似。故孔融自必讳言,时人以融高门,对此亦不多言。

融自诩大志,却无甚才武,承焦和之昏弊,屡败于流寇;治下“奸民污吏,横行街市”,又欲“与群贤邀功”。

虽治兵曜甲,构衅地方,却屡败于群盗,乃至“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于时曹、袁、公孙共相首尾,(融)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9州春秋》

最可耻者,当属初平年间(190-193)的“管亥之乱”。孔融竟被打得丧城失地,亡入南县,赖东莱太史慈与平原刘备,才苟延残喘。

融不思进取,又“屡遭荡覆”,乃至兴平初年(194)居然足无寸土,屈身刘备;还与备沆瀣1气,谋夺徐州。

若非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