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为臣索封赏,再遇美娇娘下(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882 字 2024-07-06

入中古时期后逐渐壮大的“门阀政治”,是新兴地主武装绕不开的死结,这恰似隐于奔腾大江深处的暗流。

新兴武人与州郡豪强的博弈,是贯穿两汉3国南北朝的主旋律。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是统战思想的核心。

汉末,新兴武人对待州郡豪族的态度,大体分为3类。

其1是“大力镇压”,以公孙瓒、陶谦、袁术、孙策、早期刘备为代表。

其2是“且用且防”,以曹操、孙权、刘表、中后期刘备为代表。

其3是“宽以济宽”,以袁绍、刘璋、张鲁为代表。

比如公孙瓒。

其人奉行的政策,是重用亡命奸臧与商贩庸儿,同时贬抑地方豪强、打压门阀势力。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后汉书卷7十3-公孙瓒传》

这,其实才是曾经不可1世的公孙瓒,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

对待豪强“只知打压”而“不知合作”,在汉末大环境下是无法久存的。

汉末3国是门阀政治短暂倒塌,而又迅速崛起的时代。

理由显而易见。

战乱之际,门阀失去了操纵选举的权力,不得不托庇于武人集团。

而新兴武人势力,因“知识垄断”的客观情况,又不得不利用门阀的才干技能来治理内政。

在此背景下,便有了各式各样的博弈:

赵云因同乡豪族受戮而弃故主而走;刘备因镇压门阀而遭豪强刺杀。袁绍宽仁,诸将争权;刘璋暗弱,纲常陵替。

可见,彼时的“外来武装”,对待州郡豪强,既不能过于宽赦,又不能过于严苛。这是英雄的挑战,也是时代的大势。

汉末群雄,如是般在时代的洪流中,试探着、摸索着、砥砺前行。

于是乎,有了曹操极为务实的且用且防;有了刘备3派相互牵制制衡;有了孙权居于诸豪族之间左右逢源,使孙家地位日渐稳固。

曹刘孙,皆当世之英雄也!

然而,最终,门阀仍不可避免地发展壮大,并形成与皇帝共治局面,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