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巴3郡。
建安6年,鱼复蹇胤白(刘)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3巴”。--《华阳国志巴志》
从地理位置上看,巴西在最北,巴东在最东,而巴在最南。
其中巴西北侧接壤汉中(治南郑),西侧接壤蜀郡(治成都),恰巧处在刘璋与张鲁辖区的交界处,因此双方经常在此展开拉锯战。
关于巴西郡为张鲁控制,至少有4条佐证。
(1)庞羲的战败记录
庞羲是刘焉姻亲,出任过巴郡太守。在太守任上,庞羲被张鲁所败,巴中遂失。
《蜀书刘璋传》与《后汉书刘焉传》对此均有记载,即刘璋遣庞羲攻打巴地,不克,张鲁遂“称雄巴、汉”。
(刘)璋累遣庞羲等攻(张)鲁所破(巴地)。--《蜀书刘璋传》
(刘璋)遣其将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张)鲁部曲多在巴上,故以(庞)羲为巴郡太守,(张)鲁因袭取之,遂雄于巴、汉。--《后汉书刘焉传》
可以清楚看到,巴中地区,已经归属张鲁。
需要注意,此处涉及1个“辖区划分”问题。
巴郡被刘璋“1分为3”是在建安6年(201),而之前统称为巴郡(旧巴郡)。
分割后的巴郡(新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在3巴最南,张鲁的势力伸不到这么远。
可知庞羲的“巴郡太守”,指的是“巴西太守”。
比如建安7子之1的王粲,便称庞羲为巴西太守。
(刘璋)以(庞)羲为巴西太守,遂专权势。--《英雄记》
(2)张鲁在巴西的经营
张鲁在巴西地区,树大根深。
早在刘璋继位未久,便有“鲁部曲多在巴西”的记载。
(张)鲁部曲多在巴西。--《蜀书刘璋传》
建安2十年(215)张鲁遭曹操击败后,并未直接归降,而是从汉中“南入巴中”,招诱地方蛮夷帅。
(张)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阎)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魏书张鲁传》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巴中”,指的实际是“巴西”。
因为巴东与巴郡,与汉中均不接壤,而且距离极远。
《先主传》的记载便清晰很多,称“张鲁遁走巴西”。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蜀书先主传》
张鲁降曹之后,获得了两个头衔。
官职是镇南将军,爵位是阆中侯。
阆中县恰好处在巴西郡最西侧,与广汉接壤。
(张)鲁尽将家出(巴中),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魏书张鲁传》
众所共知,张飞出任巴西太守时,治所就在阆中。
侧面可以推测,张鲁在巴西的治所,应该也在阆中。
(3)张郃的辖区
张鲁降曹之后,曹操遣张郃南下,接收张鲁的政治遗产。
按《张郃传》记载,张郃招降了巴西与巴东两郡,还把地方百姓全部迁徙至汉中。
(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2郡,徙其民于汉中。--《魏书张郃传》
关于巴东郡是否全境降曹,存疑。
因为白帝城(永安,后世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镇)与巫峡均在巴东,此处扼守荆、益水6要道。
巴东1失,荆州兵进不来,益州兵出不去,刘备入川都会成问题。
但巴西郡降曹,则毫无疑问。
因为刘备遣张飞迎战张郃时,双方大战于宕渠,该地位于巴西南部,深入益州腹地,与成都和永安处在同1纬度。
(张)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张)飞相拒5十馀日。--《蜀书张飞传》
张郃能够迅速深入巴西宕渠,与张鲁“在巴西广布部曲”是密不可分的。
从巴东百姓遭迁徙的记载来看,彼时益州东侧的汉中、巴西、巴东3郡,大多受曹操影响,刘备的辖区萎缩了1半以上(南中7郡彼时不听调遣)。
如果张飞在宕渠战败,那刘备就真的完蛋了。
(4)3巴地区的太守
张鲁控制巴西,还可以从蜀汉政权中的“太守记载”中得到佐证。
建安2十年(215),刘备徙长沙太守廖立为巴郡太守。
但按记载,辅匡与张裔在同年亦曾出任巴郡太守。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孙)权遣吕蒙奄袭南3郡,(廖)立脱身走,自归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