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意外,许多人在吹士燮是忠臣…
云某这么说吧,士燮所作所为,比私造天子车驾的刘焉、私自郊祀的刘表加起来,还要过分好几倍!
这种人也算忠臣?
如果这么说,那么董卓老贼简直是大汉好相国!
呵呵。
都怪这个世界太浮躁,能静下心看书的人越来越少。
不说此事,咱们聊1聊董卓和徐荣。
公孙度起于微贱,发迹契机是被玄菟太守公孙琙收养。
关于收养的始末因由,《魏书8公孙度传》有详细记载,不再赘述。
如果说公孙琙给了公孙度入仕的途径,那徐荣则给了他1步登天的机会。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魏书公孙度传》
徐荣是董卓麾下中郎将,极受宠待。
董卓上洛之始(西历189年)。
其人“矫情忍性、擢拔群贤”,因此自己人不得不“官止将校”。
(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传》
徐荣是董卓阵营里为数不多的“中郎将”之1。
其余诸如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等辈,彼时不过校尉而已。
注意:凉州集团的中郎将,另有段煨、牛辅(董卓女婿)等人。
陈寿称徐荣与公孙度“同郡”,但公孙度曾有过籍贯改易(辽东→玄菟),因此不知徐荣究竟出于辽东还是玄菟。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因为徐荣的保举,公孙度才得以平步青云,这才发生之前提到的“鞭杀襄平县令于市”的1幕。
公孙度的官爵既然是董卓所任免,其立场无疑亲善董氏。
公孙度出镇辽东在中平6年(189),翌年初平元年(190)正月又恰好是“关东义兵”兴起之初。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魏书武帝纪》
因此,公孙度可以被视作董卓集团安插在关东的棋子。
其人与孔融(青州北海)、刘表(荆州)、壶寿(冀州)、金尚(兖州)诸人1样,用来牵制关东义军。
然而随着初平3年(192)董卓与徐荣先后死去,公孙度失去了效忠对象。
虽然诸书皆言公孙度出镇之始(190)便“阴怀奸计、狼子野心”,但举主(徐荣)与故主(董卓)之死,对公孙氏的割据行为,也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初平元年,(公孙)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魏书公孙度传》
因此公孙度正式独立,当自初平3年(192)而始。
公孙度不仅割据幽州(今辽东半岛与朝鲜北部),还把势力拓展到了青州。
青州东莱即山东半岛东北部,囊括今烟台、威海、即墨等地。
辽东、胶东,乘船走海路极近。
公孙度割据辽东后,“越海收东莱诸县”,并在此新设“营州刺史”(不在十3州之内);
其人僭越不轨,乃至郊祀天地,俨然1副天子派头。
注意:这1点,士燮与公孙度如出1辙!
(公孙度)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2祖庙,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魏书公孙度传》
公孙度能割据东莱,离不开孔融的支持。
与东莱接壤的州郡,只有青州北海与青州城阳。
城阳郡被泰山诸将控制。
从建安4年(199)吕布败死、曹操承认泰山兵的既得利益,并任免孙康(臧霸铁杆小弟、泰山贼诸将之1)为城阳太守即可知。
太祖以(臧)霸为琅邪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魏书臧霸传》
北海郡则被孔融控制。
且孔融官职,也来自董卓任免(189),且与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同时(189)。
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董)卓乃讽3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后汉书孔融传》
按《续汉书》作者司马彪另1著作《战略》记载,孔融在北海郡“举军曜甲、于海岱结殖根本”。
所谓“交结英豪于海岱”,除东莱豪族太史慈之外,恐怕主要指渡海而至的公孙度。
(孔融)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9州春秋》
公孙度与孔融,1东1西、1南1北两相呼应,无疑是同气相闻的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