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味甘心甚苦,游客踏归途上(3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047 字 11个月前

千年出土文物,均未找到电线,故而我们华夏在5千年前便已开始使用无线电通讯…

哈哈!

文中还称:

我们华夏科技比1方落后5千年。

因为唐代以极为结实的花岗岩雕刻成的龙门石窟,其中石雕、经文风化现象严重,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而西方3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汉莫拉底法典》,居然跟新刻出来的1毛1样耶!

此外,刻在黏土上的所谓楔形文字,居然在存放34千年之后,依然和新的1毛1样耶!

我们华夏不行,我们从未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黏土文物,我们只有用碳14检测后,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以及商朝的青铜器。

这可真是奇怪,为啥西方能出土这么多黏土文物,我们却不行呢?

哈哈哈!

所以,文中作者质疑,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亚历山大帝国,因为若那是真的,那么只有1种解释:

亚历山大大帝实际是外星穿越者。

他开着坦克和装甲车,可能还获得了尤里的心灵控制装置,带着么得感情、甚至可以不吃东西的士兵,1路从希腊杀到了印度。

中间还灭掉了不可1世的波斯帝国。

虽然西亚土耳其、伊朗遗留下来的史料中,没有所谓的亚历山大帝国。

而且,这1点,我们华夏的所谓军神、甚至后世的乔治巴顿、朱可夫、隆美尔等人都做不到。

总而言之,西方为了鼓吹他们文化比华夏神州先进、古老、更灿烂,可谓煞费苦心!

那个易教授还真就信了!

只能说,洋大人的狗奴才,无论哪个时代都存在!

但是,强盗始终是强盗!

西方人无论再如何遮掩,也掩盖不住他们当年犯下的累累罪行!

话说回来,由此可反面证明,赵旻绝无可能1路推到欧洲。

咱们这是严谨的老白文,不是无脑爽文。

无脑爽文请去看最近上榜的那几本3国新书。

云某这本扑街的书不可能那么无脑爽。

云某坚持以汉末古白话写对白台词,就是不忍心破坏历史的厚重感。

牢骚发完,咱们继续说甘宁。

上1章咱们说到,甘宁的游侠生涯,在他2十余岁时便已结束,之后读书仕宦,出仕州郡。

那么问题来了,甘宁做的什么官呢?

甘宁在益州的仕宦之路,是先“举计掾”,后“补蜀郡丞”。

应该说,这是地方豪强才拥有的特别待遇。

(甘)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韦曜《吴书》

“计掾”即州郡的“上计使者”,亦作计佐、计吏。

按甘宁为“巴郡临江人”,他充当的应是巴郡的计吏。

所谓计吏,即负责将所在辖区钱粮、赋税、户口等考绩指标上报于上级单位的属员,该职责称作“上计”,类似现代之“述职”。

县邑上计于郡国,郡国上计于中央,州刺史亦上计于中央。

(郡县主官)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续汉书百官志》

上计使者的人选,因时而变。西汉初1般由郡国长官躬行,东汉时则委之于掾属中地位较高者,官长不再事必躬亲。

上计使者,时代先后,颇有不同。

封建时代,述职之制,诸侯自行,故上计之法之初行也,亦由长官自奉计簿送于中央……东汉之制,略从省简……但遣丞、尉以下,令、长不自行也。--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上计”在人口流动性较差农业社会下,提供了结交贵势的机会。

比如“少孤”、“家贫”的邓艾,本为“稻田守”、“丛草吏”,微末至极。

他在担任“典农纲纪”时,因为得到了“上计”的机会,拜谒了太尉司马懿,便被延揽为(太尉)掾,遂仕宦洛阳,最终发迹。

(邓艾)少孤……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后(邓艾)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魏书邓艾传》

注意:典农,即典农中郎将,位同郡守,见《常道乡公纪》;

纲纪,即功曹,属于郡、县中的高级掾属。

州1级功曹称“治中从事史”,简称治中。

是岁,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中郎将)皆为太守,(典农)都尉皆为令、长。--《魏书常道乡公纪》

从历史发展看,虽然邓艾担任“纲纪”时的境遇已比之前改善不少。

但真正令他飞黄腾达的,还是“上计”赋予的宝贵机会。

侧面亦反映出,出仕即担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