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群贤士毕至,少长臣咸集中(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841 字 11个月前

2十2》

建安十3年(西历208年),曹操南征,桓阶出仕,曹操亦久闻桓阶大名,君臣相见,喜不自胜,辟为丞相府秘书长(相府主薄),染指权力核心。

桓阶入仕曹魏为建安十3年(208),赤壁之战同年爆发。

当时曹操诸子已长,桓阶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洞察到2宫之争的情况。

桓阶笃定曹丕以嫡长优势,兼才干出众,是世子大位不2之选;

其人遂不遗余力地力挺曹丕,面折廷诤,守志不屈。

曹操曾私下试探桓阶,故意在其面前夸耀曹植的才华。

桓阶闻言,正色起身,严词答道:“曹丕仁德布于4海,天下闻名;魏王却夸耀曹植,我实在十分迷惑!”

曹操心中了然,深知桓阶忠贞不2,遂深相倚重,将太子相托。

“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王沈《魏书》

黄初元年(220),曹丕践祚,桓阶迁尚书令、加侍中。

东汉中后期,3公(司徒、司空、大司马)为年高德劭者之虚职,所任者华歆、王朗、贾诩,此时无不是满鬓繁霜、须发皆白之老朽。

尚书台则不同,为曹丕霸府发号施令之核心机要所在;

尚书台之首领,亦即尚书令1职,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

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号称“3独坐”。

其权势可见1斑。

注意:汉末3国,经常以“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尚书事”作为“总揽朝政”的同义指代。

蜀汉之费祎、蒋琬,秉政前皆为尚书令;姜维则以卫将军、大将军身份录尚书事;其人1时间权柄无2。

桓阶病重,魏文亲临病榻。

文帝流涕:“本来吾想把后事托付给卿,孰知卿竟病重至此,万万保重!”

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讬6尺之孤,寄天下之命於卿。勉之!”--《魏书2十2》

注意:两汉3国,皇帝自称,以“吾”为主。

桓阶病死,文帝流涕不止,追谥贞侯,赐桓阶子桓嘉为侯,追封桓阶弟桓纂为关内侯。

关内侯:有俸禄但无封地。

其级别低于县侯、乡侯、亭侯。

至此,桓阶走完了荣耀的1生。

其人年轻时以郡吏身份,深入虎穴,为孙氏遗孤讨还孙坚尸首;

其人青年时以大义说动张羡,叛应曹公,为魏晋之后中国的再度统1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人壮年时拒绝女色和权力的诱惑,居贫以待天命;

其人中年时报效文帝,守志不移,最终得到魏武、魏文两代君主的宠信。

可谓:

有大义、识大体、知大事、守大节。

最后,已陈寿先生赞语结尾:

“桓阶识睹成败,才周当世。”

桓阶贞侯之名,百世流芳,千古传颂。

3国中阴暗面固然极多,但更多的,还是如太史慈、甘宁、桓阶、阎温、陈登、臧霸、庞德、关公、赵云、夏侯惇、张辽、徐晃、乐进等等义士英雄们的不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