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可以随便往牢里送,那玩意儿就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检察官、及各公署的公务员!
这下诸君懂了吧?
何况汉末还是全民文盲!惟有士族豪强掌握知识!
1句话:书卷简册,太贵了!
门阀,就是这么演变出来的!
云某之所以反复强调此点,是因为许多作者根本没明白这1点,他们胡写1通,反而会误导诸君。
而且,在汉末这个时代,士家,也就是中下层军将,地位极低。
刘备、关羽、张飞、公孙瓒、孙坚、孙策等人被士族看不起,与此有很大关系。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十3年(西历208年)曹操南下,刘备轻骑遁走。
恰逢鲁肃以吊丧为名至荆州。
2人相见,刘备表示“欲投苍梧太守吴巨”。
刘备欲投吴巨之事,在建安2十年(215)的“单刀会”上亦被鲁肃旧事重提。
鲁肃称“当年刘备兵不满2千,图欲远窜,若不是江东相助,早死于非命”。
始与豫州(即刘备)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1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韦曜《吴书》
这句“图欲远窜”即指“亡奔苍梧”。
在吕思勉先生的《3国史话》中,将苍梧理解为今湖南1带。
实际并非如此,苍梧在今广西梧州。
换言之,刘备当时就快逃出国境了,再远点儿就逃进东南亚了。
赤壁之战翌年(209)刘备南征4郡,将长沙、0陵、武陵、桂阳纳入囊中。
其中与苍梧郡直接接壤的桂阳郡,郡守是刘备心腹赵云。
未知是否有意如此,或许是方便与吴巨相联系。
(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云别传》
在刘备南徇4郡同年(209),孙权便“进妹固好”,即“才捷刚猛”的孙夫人。
而翌年(210)孙权又将“扼守入川通道”的南郡,借给刘备。
此事震动天下,甚至惊得曹操“落笔于地”。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吴书9鲁肃传》
更有趣者,是孙权在“借荆州”的同时,又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210),南下联络镇抚“土皇帝”士燮。
不难看出,孙权将南郡(入川要冲)借给刘备,实际是将“祸水西引”,引诱刘备将注意力放在“图取益州”。
而孙权自己、则全力争夺交州,扩大东吴在南方的战略纵深。
孙权借荆州1事,往往被视作“用刘备分散曹军火力”的行为;
实际从1系列的军事变动以及战略安排上看,恐怕其内幕是孙刘两家对南部地区的“分赃协定”。
当然,南郡的重新分割,离不开壮年早逝的周瑜努力(210)。
周瑜生前力主入川,统1长江上下游,甚至死前还在策划进攻益州。
(周瑜)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吴书9周瑜传》
若非周瑜之死,恐怕孙氏的战略目标是西进川蜀,而刘备因为“西行无路”,则会南下掠取交州。
3国的地理形态便很可能成为“3层饼”而非“3足鼎”了。
刘备在最南;孙权占江东、荆、川;曹操占北端…
可不就是3层饼?
最后看吴巨之死。
这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吴巨之死,恰恰发生在孙刘媾和的翌年(211)。
步骘入交州(210)次年,便突然诱杀了苍梧太守吴巨。
理由是“巨怀异心”。
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步)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吴书7步骘传》
吴巨有割据自立的野心,前文已经详述。
问题在于为何要突然杀死吴巨。
其实从鲁肃对刘备的话语中,不难窥见端倪。
即肃称“吴巨是凡夫俗子,马上会被强人兼并”。
鲁肃口中的“强人”,无疑指孙权。
即东吴有心吞并交州。
(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江表传》
吴巨与刘备有旧交,甚至刘备危难时还欲托庇苍梧。
如果考虑到这层关系,“杀害吴巨”有可能损害孙刘联盟,孙权不会不做提前预防。
事实上,之前的“进妹固好”(209)与“借南郡”(210)均是对刘备集团的安抚,使刘备在孙权“图取交州”(210)乃至“杀害吴巨”(211)的问题上持默认态度。
更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