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姻缘谁注定,浑然如天成上(4 / 5)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207 字 11个月前

荆州的地位,可见1斑。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黄祖与黄射,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非荆楚士族,绝无可能做到。

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大抵无争议,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

刘表麾下的另1位黄姓名士,是沔阳黄承彦,他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儿。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襄阳记》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姐適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传》

但沔阳隶属江夏郡,按汉末“3互法”制度(任官避籍),黄祖能够出任江夏太守,应该与黄承彦并不同族。

同理,黄射能够出任章陵太守,也说明其籍贯绝非章陵。

黄氏是荆州大族,子弟遍布各郡。比如“老兵”黄忠,出身荆州南阳;而“愿打愿挨”的黄盖,则出身荆州0陵。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蜀书黄忠传》

黄盖字公覆,0陵泉陵人也。--《吴书黄盖传》

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由于记载散佚,已经不可考证。

只能说,按照3互法来排除,黄祖出身,应该在“荆州8郡”的其余6郡(除去江夏与章陵)之中。

我们再来看黄祖之于荆州的重要地位。

黄祖之于刘表,就好比关羽之于刘备。

实际黄、关2人在荆州的地位与结局,亦存在惊人的相似。

刘表的战略布局,可以分为东、西、南、北4部分。

刘表放弃了旧治所南郡江陵县(长江以南),而把新治所设在了南郡襄阳县(长江以北),可以看出他对北方强敌的提防心理。

(刘)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

(1)北境

在北侧辖区,刘表先后任用张绣(195-199),刘备(201-208)等人充当自己的雇佣兵,共御曹操。

同时,刘表也会勾结曹魏境内的叛军。

比如建安十年(205)河内张晟、河东卫固叛乱,便“南通刘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卫)固等因之。--《魏书杜畿传》

(2)南境

在南侧辖区,刘表在平定“张羡之乱”(198-200)以后,让侄子刘磐镇守长沙,以黄忠等人为爪牙。

刘磐骁勇,多次袭击扬州豫章,牵制太史慈。

刘表从子(刘)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6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吴书太史慈传》

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蜀书黄忠传》

(3)西境

在西侧辖区,是益州的刘焉父子,双方早些时候曾有过交锋。

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6要道,只要扼守巫峡、秭归,川兵便无法东进。

由于刘璋在建安5年(200)被益州大族(赵韪之乱)搞得焦头烂额,因此也无力再与刘表开战。

同时,刘表也在招诱“东3郡”的部曲帅,引为己用。

东3郡即汉中的上庸、房陵、西城3县,后来独立成郡,魏朝建立后(220)被合并为新城郡。

从蒯祺(房陵太守)的相关记载中,可以看出东3郡中的房陵,曾1度被刘表控制。

房陵县本属汉中郡,此郡疑刘表所置,使蒯祺守之。--胡3省注《资治通鉴》

(4)东境

在东侧辖区,便是虎视眈眈的孙吴。

扼守东境的桥头堡,便是黄祖镇守的江夏。

黄祖在江夏太守任上,可谓天神下凡,先后击杀了徐琨(200)、凌操(203)等东吴名将。

(徐)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后从讨黄祖,中流矢卒。--《吴书妃嫔传》

(凌)操,轻侠有胆气……及(孙)权统军,从讨江夏(黄祖)。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死。--《吴书凌统传》

徐琨是孙坚的外甥,也是孙权的表兄弟兼岳父,属于贵戚之列。

至于凌操,勇力过人,是名将凌统之父。

彼时(208)孙权的治所,既不在吴郡(籍贯所在),也不在会稽(孙权为会稽太守),更不在丹徒(后孙权治所所在,南朝京口,后世镇江),而在豫章郡柴桑县。

从地理位置看,孙权将治所设在柴桑,其实就是为了对抗黄祖。

(建安十3年)时(孙)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蜀书诸葛亮传》

孙权治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