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乃夏侯尚之子也。
夏侯玄名望极高,《世说新语》称之为“玉树”,《晋书》则称他“朗朗如日月入怀”;
甚至连惜墨如金的陈寿,也叹服其“格量弘济”,盛赞其名士之风。
要知道,陈寿与夏侯玄是同时代之人。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之蒹葭倚玉树。--《世说新语》
(裴)楷有知人之鉴,尝目夏侯玄云:“肃肃如入宗庙中,琅琅但见礼乐器。”时人目太初(玄字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晋书裴楷传》
夏侯氏是1个相当复杂的家族,他们虽然与曹氏“世为婚姻”,却也注重和同时代的其他门阀大族通婚往来。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魏书卷9》赞语
魏书卷9是诸曹夏侯传,传首为夏侯惇。
不同于直观印象,夏侯氏的大宗并未在魏朝覆灭之后陷入沉寂。
其子孙在西晋初年还1度得势,被称作“侈盛于时”。
(夏侯)威字季权,任侠。贵历荆、兖2州刺史。子骏,并州刺史。次庄,淮南太守。庄子湛,字孝若,以才博文章,至南阳相、散骑常侍。(夏侯)庄,晋景阳皇后姊夫也。由此1门侈盛于时。--《魏晋世语》
夏侯渊之子夏侯和,不仅在西晋官拜河南尹(京畿长官),还与权臣贾充合谋,干预晋武帝的继嗣问题。
初,(武)帝疾笃,朝廷属意于(司马)攸。河南尹夏侯和谓(贾)充曰:“卿2女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指拥立司马攸)。”充不答。--《晋书贾充传》
由于魏朝世家之间广泛联姻,因此夏侯玄与曹爽、司马师2人同时存在血亲与姻亲关系,导致其政治立场十分复杂。
司马师第1任正妻叫夏侯徽。
夏侯徽的亲哥哥,正是夏侯玄。
他们兄妹的老娘德阳乡主,是曹真妹妹、曹爽的亲姑母。
夏侯氏的姻亲关系,便是如此高端。
虽然《玄传》及相关史料称夏侯玄是因参与反抗司马师的密谋而遭诛杀,但考虑到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司马师的健康状况(还剩1年寿命),可知夏侯玄未必参与了此次谋划。
学者卢建荣在《魏晋之际的变法派及其敌对者》1文中,便认为夏侯玄并未参与其中。
实际上无论夏侯玄如何避祸自保,他的死亡都是必然事件。司马师彼时(254)健康状况堪忧,他必须要在死前(255)铲除夏侯玄这个兼备年资、实力的政治对手,确保魏晋嬗代的顺利进行。
此事与曹老板暮年时发动莫须有的“魏讽之乱”,是同1道理。
后来有个朱88也学会了这1招。
老子临死前,先把我皇太孙压不住之人宰个精光再说!
无辜躺枪的李善长,就是这么死的。
言归正传。
有鉴于此,即使在夏侯霸叛入蜀汉之后(249),其同辈兄弟也并未遭到清洗,仅仅是处理了夏侯霸1支而已,其余房支居官如旧(见《魏晋世语》)。
两相比对,夏侯玄遭到“夷3族”的非人待遇,便显得特别扎眼。
(夏侯霸)亡入蜀。以(夏侯)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魏书夏侯渊传》
尤其是考虑到夏侯玄与司马师还存在姻亲关系(司马师是夏侯玄妹夫),这种残酷的处理手段也便更显吊诡。
从深层来看,夏侯玄1脉遭到彻底夷灭,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名望过高,远胜同时代的诸夏侯氏,因此必死无疑。
早在青年时代,夏侯玄便是名士领袖。
彼时勋戚子弟喜好结党交游,清议朝政,这种行为被称作“浮华”,而夏侯玄便是浮华子弟中的首脑人物,以至于被奉为宗主。
此事前文已经提及。
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指民间);而夏侯玄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傅子》
司马师当时亦在其中,与何晏、夏侯玄等人交游往来,对夏侯玄的政治影响力了然于胸。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司马师)亦预焉。--《魏氏春秋》
成年之后的夏侯玄,起家为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散骑侍郎,乃是宫禁冗散,也是曹丕钦定的世家子弟历练职务,可知其前途无量。
两晋时的黄门侍郎,干脆成了储备丞相。
散骑侍郎、黄门侍郎,非王、谢等门阀子弟不可得也。
虽然夏侯玄后来因为得罪曹叡小舅子毛曾而遭到贬抑,不过也依旧担任羽林监,掌宿卫之任。
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曹丕)本意也。”--《魏名臣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