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5官中郎将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
甄氏本非袁熙正妻,以破落豪族出身和2婚身份,自然更不可能在曹府得到尊贵地位,亦为妾。
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魏书5后妃传》
美色,这是甄夫人青年时代的标签,也是其人1生荣耀和悲剧的根源。
再来看:甄氏有宠,擅室数岁。
甄夫人年长于丕,比夫君大4岁。
建安9年(204)文帝纳甄氏时、年仅十7。
甄夫人的少妇气质令少年曹丕心驰神往。
《世说》注解记载,甄夫人“擅室数岁”。
(甄后)擅室数岁。--《3国志集解》引自《世说》注解
这毫无疑问是专擅后宫,逼着曹丕只准“和自己1个人要好”。
以陈《书》所载、甄后“有宠”,连生1子1女的记载看,此言非虚。
(甄后)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书5后妃传》
曹丕子嗣不多,且夭折者不少;
而甄夫人子曹叡年齿远长诸子,可知曹丕与甄氏确实有过1段如胶似漆的岁月。
但孝子丕本好色之徒,在其父死后甚至敢召铜雀台的才人侍婢、来“服侍”自己,因此受其母卞氏叱骂。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卞太后)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世说新语》
由此可见,曹丕贪色,非坐怀不乱之人。甄氏妒忌专擅,实际是刻意为之。
关于甄氏善妒,尚有孔融之辞可为佐证。
曹公攻屠邺县,袁氏妇女多遭奸污(曹孟德果然缺大德)。
而孔融竟直呼甄夫人为“妲己”。
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魏氏春秋》
妲己是亡国妖妇,以淫邪魅上、骄悍妒忌著称。
历来史家,均把孔融的胡言,作为“伏膺儒教”的世家门阀,与“高尚刑名”的庶族地主间的对抗。
实际孔融学富5车,绝无引喻失义之嫌;
他将甄夫人比作妲己,可知其专擅骄妒,声名在外。
再此不得不提到狗贼王沈版《魏书》。
狗贼《魏书》与鱼豢《魏略》,是陈寿撰《3国志》魏志部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裴松之作注的重要参考。
但王沈狗贼本无耻之徒,党附司马氏,出卖旧主,致高贵乡公惨死。
其修史回护甚多,对曹魏政权的敏感事件,几乎是1以贯之地胡说8道。
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4十4卷。多为时讳,殊非实录。--《史通正史篇》
1言蔽之,王沈狗贼的《魏书》,是出了名的秽史。
王氏《魏书》在《文昭皇后传》下被裴松之大量引注,但裴松之写着写着,竟然自己都忍不住大骂起来:
“王沈这厮,吹牛没边儿,我看有关甄夫人的记载,全是假的!陈寿把这些秽史删掉,干得漂亮!”
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裴松之
良有以也,可以视为倒装句,翻译顺序为以有良也,也就是:干得漂亮!
或者也可以按照良有以也翻译,意思是:确实是有其原因的。
云某觉得,还是应该翻译为干得漂亮!
言归正传。
狗贼《书》所载,甄夫人入府后,每天劝曹丕多多纳妾、开枝散叶,还导致曹丕的原配任氏、因妒忌被遣返归家。
后常劝帝,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于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王沈《魏书》
实际甄夫人自己不过1陪床媵妾、以色悦人的偏房而已,她有何资格摆出“主母”姿态?
观甄夫人之死,只因曹丕纳妾,便口出恶语,哪是心胸豁达之人?
甄夫人初入幕府,便有“擅室”之讥,甚至被孔融比作“妲己”,又哪来什么“劝夫君广布子嗣、开枝散叶”的觉悟和念头?
所以,呵呵。
以此观之,陈寿所谓的甄夫人在灾年劝宗族散布财物、赈济乡里(所谓怀璧其罪),恐怕也是沿袭王沈《魏书》的旧误。
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白母曰:“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魏书5后妃传》
甄氏以善妒闻名,善妒者又何肯将家财散于乡邻?
甄夫人彼时年幼,且为女子,德薄力弱、人微言轻,又何来如此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