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献帝传》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太后问:“何时来邪?”曰:“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世说新语》
至于曹植,被称作“性简易”,亦即不拘礼法。
他又嗜酒放4,纵车驰于司马门,以致满朝哗然。
曹植之妻崔氏(清河崔氏)甚至公然违背禁令(曹操彼时提倡节俭),盛装纹绣,遂遭赐死。
曹植家风流荡如此,其本人行径可想而知。
(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魏书陈思王传》
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1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魏书卫觊传》
(曹)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魏晋世语》
曹丕与曹植争嫡多年,可谓势同水火;
因此在涉及男性尊严的风言风语传至曹丕耳中时,他会作何感想也便不言而喻。
甄氏“赐死葬邺”便是对此事的最佳注脚。
从埋葬地点看,曹丕甚至不愿甄氏与其合葬(曹丕葬于洛阳首阳陵),厌弃之情溢于言表。
(甄)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2年6月,遣使赐死,葬于邺。--《魏书文昭皇后传》
(文)帝崩于嘉福殿,时年4十。6月戊寅,葬首阳陵。--《魏书文帝纪》
在曹叡继位后,他虽在洛阳为生母立庙,但也并未将甄氏的陵寝迁出邺县,只是改葬于朝阳陵。
可知即使是曹叡,出于种种考虑,也不愿将生母与生父合葬,其中因由,颇为耐人寻味。
己未,有司奏文昭皇后立庙京都。--《魏书明帝纪》
十2月辛未,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魏书明帝纪》
这大概便是,对于自己老娘的1些作风问题,便连亲儿子也不忍直视吧!
唉!可怜的娃啊!
甄姬所作所为,恐怕给幼小的曹叡,留下无数心理阴影。
我等皆须对此慎之又慎!
下1章,咱们争取讲完曹叡的悲惨世界。
那么问题又来了,咱们是先说刘备刘表好,还是关公,亦或者袁绍、韩馥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