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休言雄关险,世道恒苦艰上(3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886 字 11个月前

与汉中,那周瑜进击刘璋(巴中、蜀中)时,马超无疑担负起吞并张鲁(汉中)的任务。

后来张鲁对战败来归的马超,始终慎加提防,其实也源出于此。

马超不仅有吞并汉中的野心,甚至想得陇望蜀,兼并川中。

在刘璋与张鲁交战,欲援引外援时,最早的人选不是刘备,而是马超。

韩遂与马腾作乱关中,数与璋父焉交通信,至腾子(马)超复与(刘)璋相闻,有连蜀之意。--《益州耆旧传》

对此,益州士族代表、治中从事王商,1语道破要害,称益州土地肥沃、宝货充足,此乃“狡夫所垂涎者也”。

之后王商又毫不留情地指出,所谓的“狡夫”即是马超。

今之益部,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倾覆,(马)超等所以西望也。--《益州耆旧传》

最终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虑下,刘璋放弃马超,转而邀请刘备入川助战。

实际刘备也以“勇而不信”闻名当时。

早在转战中原时代,刘备便被吕布集团讥笑为“反复难养”。

诸将谓(吕)布曰:“(刘)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王沈《魏书》

可见相比刘备,马超的威胁无疑更大。

在曹操的认知中,马氏宗族2百余口皆为人质,马超再怎么不讲道义,也不会轻易叛乱。

又拜超弟(马)休奉车都尉,休弟(马)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马)超独留。--《典略》

实际曹操低估了边地武人的功利秉性。

建安十6年(211)曹操欲伐张鲁时,马超便敏锐地察觉到,此举存在“假道伐虢”的后手,遂勾结关中诸将,大举叛乱。

显而易见,马超完全不顾囚质邺县的宗族性命。

结果…

马腾死得真冤啊!

马超作乱之后(211),扶风马氏遭到曹操灭门。

但比曹操更狠毒的,其实是马超。

因为马超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不仅抛弃宗族,还认贼作父。

这个“贼”就是韩遂。

韩遂与马腾,曾经结为异姓兄弟。

其实边地武夫(韩遂出身凉州金城)之间,又哪有什么道义可言?

不久2人便转相攻击,马腾妻子尽死。

(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仇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典略》

注意:按马超字孟起,孟为庶长子,马腾嫡子,应该是遭韩遂所杀。

韩遂是马氏的血仇,马超却拜其为义父。

对此,马超还振振有词,称:

“既然我抛弃了亲爸爸马腾,那韩爸爸也应该抛弃亲子,视我为子。”

(马)超谓约(即韩遂,本名韩约)曰:“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魏略》

这段说辞十分怪异,似乎在内卷之地的边地,武人有另1套行事逻辑。

但马超的无情无义,却跃然纸上。

马超认韩遂为父,比吕布更加过分。吕布认爹,也是认恩主为父,从未认仇家为父。毕竟吕布再怎么无赖,也没见他认李傕、郭汜为父。

至于韩遂,其实也是个冤大头。

试想,马超连他“亲爹”的性命都不顾,又哪会顾及韩遂这个“野爹”?

果不其然,在贾诩的离间之下,马超又调转枪口攻杀韩遂,关中诸将遂瓦解。

后来马超作乱凉州时(212-213),天水大姓姜叙之母,曾大骂马超为“背父逆子、弑君恶贼”。

这充分说明了彼时的地方豪族,是如何看待马超的。

(姜)叙母骂之(马超)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魏书杨阜传》

姜叙,是天水麒麟儿姜维的族中长辈。

在马超战败流徙之后,曾经在凉州再度发动叛乱(212-213)。

其人再败,妻子尽死。

(马)超闻(杨)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魏书杨阜传》

绝境之下,马超赴汉中投奔张鲁(214)。

张鲁对马超可谓不薄,先任免马超为“都讲祭酒”,即汉中鬼道政权的高级官吏(张鲁自号“师君”),还打算把闺女嫁给马超。

结果张鲁左右劝谏,称“马超连至亲骨肉都不爱,又岂能爱你的女儿”。

此事遂罢。

张鲁以(马超)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典略》

马超不得联姻张鲁,为此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