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乱世。
言归正传。
关于凉州系将领之类似专题,方诗铭先生等学者之前已有论述。
云某补充部分人物(主要是卓姻亲),并对比“关中将校”在董卓死后的官阶变化,1家之言,姑妄听之,博君1粲耳。
1董卓亲属
董公之强,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
凉州系内部、地位最高者,不外乎董卓的骨肉至亲。
即:卓兄子董璜,卓弟董旻,卓婿牛辅,与联宗董承。
董旻:
董旻是董卓同母弟,以卓字仲颖,旻字叔颖可知。
注意:卓兄董擢字孟高。
以“孟”这个表字来看,其人大约是庶出的异母兄。庶长子为孟,嫡长子为伯。
董卓董仲颖,显然是老2。
董卓上洛前,弟旻在京都担任“奉车都尉”。
其人实则充当“任子”(即人质),制衡在外领兵的大将。
(吴)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后汉书何进传》
刘焉牧益州时,其子刘璋亦在长安充任“奉车都尉”。
故颇疑此职有隐藏属性,多为任子所充任。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蜀书1刘2牧传》
卓本西凉武夫,受封并州牧后并未赴任,反而进屯河东,窥视洛阳。
注意:董卓领并州牧的条件,是交归兵权于皇甫嵩。
就汉末的部曲制度而言…
董卓除非老年痴呆,才会乖乖交出兵权!
故卓未去并州赴任。
“十常侍之乱”皇帝北狩邙山。
董卓1介外藩,却能抢在诸公卿之前劫持天子…
不言而喻,恐怕董旻实际充当了兄长在京都的耳目,与卓多有勾连串通。
董卓上洛,旻迁“左将军”。
此为重号将军,应该是董卓自领司空后,由胞弟继任高阶军职,以为屏障。
董旻的“左将军”,也是董卓死前、关中军集团内部的最高武职。
卓死,旻并被戮。文多不载。
董璜
董璜是董卓兄子,其父董擢为卓兄。以擢表字(孟高)而论,似为庶出异母兄。
董卓上洛,璜出任侍中,为天子近臣。
其人其实就是充当董卓在天子身边的耳目,取代之前“奉车都尉”董旻的功能。
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chu)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并列朝廷。--《魏书6董卓传》
类似情况,还有曹操上洛,荀彧任侍中。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魏书十荀彧传》
同时,董璜典兵,为中军校尉。
此官职似为西园职,上1任中军校尉是袁绍。
绍与卓不睦,出奔关东,纠合义兵。璜夺其位。
卓死,璜亦伏诛。
牛辅
牛辅是董卓女婿,任中郎将。
以目前材料看,似乎是“无特殊前缀”的中郎将,也比较符合史书所言“卓部曲不居高位,但为将校而已”。
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
西迁之后,中郎将牛辅屯驻陕县。
陕县便是3门峡,在汉末属于弘农郡,横亘在长安和洛阳之间,1方面拱卫西京,1方面抵御关东军破关来袭。
从牛辅在洛阳时期配合董卓进击西河白波贼、以及长安时期牛辅遣先锋大掠陈留、颍川,且战果辉煌来看,辅麾下应典重兵。
注意:李傕、郭汜等人皆隶属牛辅。
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魏书6董卓传》
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3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后汉书董卓传》
注意:白波贼帅杨奉后在关中军任职。
可见白波军应被牛辅所败。
注意:张邈屯陈留,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皆关东军成员。
牛辅的军事行动应该是针对2人展开。
牛辅的生活方式极为腐败,且迷信神怪。
卓死,辅营夜叛(疑似营啸,也就是炸营),辅携金珠财物出奔。道为胡赤儿所杀。
注意:所谓“胡赤儿”(亦作“胡车儿”),即少数民族护卫;
可见牛辅麾下,与其泰山类似,皆重用羌胡。
董旻、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