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问不为辱,文心雕龙出中(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53 字 12个月前

孟达的悲剧、在于已经尽力经营了人脉、分散了风险、预留了后路,却终因“各种偶然”,仍然难逃1死。

这就如同1个“饮食寡淡”的苦行僧,最终却死于消化道疾病1般。

孟达的人脉经营,集中在魏、蜀2国。

其在魏国的后台是曹丕、桓阶、夏侯尚。

1位帝国元首、1位行政中枢、1位直属上司。

按理,其人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固若金汤”,最终3子却皆壮年而死,导致孟达1夜之间失去庇佑。

达非魏武旧人,在魏又无根基。

其受宠魏文,平步青云,不知引来几多忌恨。

览查其仕宦履历,官阶变迁主要集中在曹魏西部边境(散骑常侍、新城太守、安定太守),很难与中原、河北大族产生勾连往来。

在“3位大佬儿”相继死去之后,孟达的末日也便不远。

蜀国旧友李严大约是真心招降孟达,2者出自共同的利益集团(东州系),李严为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甚至对达说出“共辅朝政”1类的迫切之语。

诸葛亮在招降孟达时,亦有“依依东望”等温言软语。

(亮曰)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蜀书十1费诗传》

注意:此处被卢弼讥为“诸葛公亦谲(狡诈)矣”。

可见亮之心术深沉。

但观“新城之乱”始末舛谬,可知亮心不款。

甚至“上庸反正”很可能1开始就是个圈套,乃借刀杀人之计。

司马懿是刀俎,孟达是鱼肉,诸葛亮则是幕后策划。

达恃才好术,钻营1生,却不免落得如此讽刺的下场。

如此,真可谓机关算尽,终误性命…

这还是应了那句话: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