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下问不为辱,文心雕龙出下(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63 字 12个月前

因此,鲁实际是作为刘焉“假子”而出镇汉中。

之前张鲁在侧,对刘瑁的继承人地位,必然知晓。

因此“焉死而璋立”的怪异结果,也定然令身在汉中的张鲁心生迷惑。

张鲁叛乱,大概率与“废瑁立璋”的隐情有关。

因史料有限,此处仅作推测,无法提供实证。

刘瑁枉死,另有佐证。

即建安十3年(208)赤壁之战,刘璋遣使通好曹操。

曹老板驱虎吞狼,故意授刘璋振威将军,授刘瑁平寇将军。

相似的军职地位,使得本就“情好不睦”的兄弟2人,更加猜忌。

未几,瑁“狂疾物故”。

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蜀书1刘璋传》

“物故”即去世。但3国史中,用到“物故”辞令者,死相都比较惨。典型案例即孙坚。

孙坚讨黄祖,被飞石击中颅骨,当场“脑出物故”。

其惨状不忍卒睹。

(孙)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英雄记》

孙坚轻佻果躁,自恃勇力,常顶“赤巾帻”而不戴兜鍪(头盔)。

此事详见《吴书1孙破虏传》,文多不载。

另有马谡“下狱物故”。

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蜀书9马良传-附传》

按周寿昌考证,谡“似是狱中瘦死者”。

即被活活饿死。

此事见仁见智。

陈寿对刘瑁的死法记述(狂疾物故)、以及行文方式(紧密衔接在受将军号之后),无疑指向瑁“不以道终”。

由此可见,张鲁之叛,是刘焉死后的废立余波。

“小人之儒”,出自于演义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此非骂扬雄,而是诸葛亮借此骂江东士人们没有气节。

白首太玄经的扬雄扬子云,实则当得起后人尊重。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