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一旬巴蜀定,复向武都行中(3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45 字 11个月前

俗豪奢,婚丧嫁娶乃至倾家破产。

诸葛亮对此极端憎恶,曾大骂蜀人“威刑不肃、纲常陵替”。

因此董和、董允1类的清廉人物,便尤其受到亮的喜爱。

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董)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僣,为之轨制。--《蜀书9董和传》

先主,也就是刘帮主1征汉中时,周群以天象阻挠,称“当得其地而失其民”,又称“若出偏军必不利”。

虽然第1次汉中之战的战果确实如其所料,吴兰、雷铜偏师覆没…

但话说回来,主君出师、而阻以天象,可见此君“不达时务”。

其实“不达时务”未必是真。

因为周群在世时,屡次宣称:

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

以至“乡党传颂,影响恶劣”。

由此可知,周群“心向曹魏,事主不诚”倒是实锤。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舒曰:“当涂高者,魏也。”

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2周群传》

在此简单解释1下“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的含义。

代汉者当涂高。

涂即途,即“取代汉朝的,是大道当中的高大之物”。

当涂高者魏,魏即巍,巍即高。

周群1方面在巴西阆中宣传“曹魏定天下”,另1方面又“谏阻先主征汉中”。

呵呵,其用心1目了然。

张裕:

张裕亦精通天文,且才术过于周群。

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周群谏阻刘备征汉中时,张裕亦称“不可发兵、军必败”。

其人私下又说:

“岁在庚子,天下易代。9年之后,刘备丧命”云云。

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9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备闻讯,诛裕。

诸葛亮屡请不得免,裕遂死。

经云某鉴定,这是个2百5。

张裕在川中地位极高,是刘璋时代的“后部司马”。

前后左右4部司马,秩阶2千石,同于郡守。

裕骄狂,涪城相会时(211),为刘璋从事;

其人又在坐中公开讥笑“刘备无须”,备惭恨。

备杀裕的理由非常值得玩味,即“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刘备用“芳兰”形容张裕,可知其知晓并认可张裕才干;

但“生门”者,生于门也,挡路之物也,故不得不锄(除)。

如果说讥笑刘备无须是私怨,那利用占星术公开宣称蜀汉国祚不永,则是公事。

张裕之死,咎由自取。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3国志》作者陈寿,写到张裕之死时,竟然说“魏氏之立,刘备之死,皆如张裕预言,1字不差”。

后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陈寿是巴西豪族,陈范阎赵是巴地4姓(赵韪便是巴西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华阳国志》

号出士人,大姓有陈、范、阎、赵。--《华阳国志巴志》

陈寿入晋后,还曾还本郡做过中正(即“9品官人法下”的人才举荐官)。

可知,陈寿对同为“益州大姓”的张裕,内心是掩饰不住的惋惜和同情。

物伤其类也,可以理解。

这也侧面反映了川蜀豪族对刘备的抵触憎恶。

此2百5与宣传“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的周群,可谓同气连枝。

杜琼:

杜琼同周群、张裕相似,皆是精通占星术的川蜀学者。

张裕被诛后,群“静默少言,不与世事”。

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蜀书十2杜琼传》

原因显见,避祸而已。

陈寿怕读者不理解,又补充道“杜琼虽然学问日深,却不对天文星象有所论述”。

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蜀书十2杜琼传》

毫无疑问,这是影射张裕之死,使益州学者不敢再轻易以“星象”议论时政。

在川蜀儒士眼中,“草菅人命”的刘备,无疑是“防人之口、面目可憎”的魔鬼。

因此,虽然不言天象,杜琼却依然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