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为夫君肃清障碍。只是…”
苟哥心头1紧。
“阿妤但说无妨。”
卞夫人有些患得患失。
“只是…夫君与妾之事,妾羞于向阿彰阿植开口言说…”
苟哥哑然失笑。
“阿妤何必如此吞吞吐吐?”
【作者题外话】:即便东汉女子地位颇高,但终究处于农耕社会。
而农耕社会中,女子地位始终远不及男子。
卞夫人其实早就对苟哥有点儿想法。
前文中,云某曾经埋下过伏笔。
而且从好色的曹老板对卞夫人的迷恋、孝子丕几兄弟的颜值可以看出,卞夫人的颜值1定极高。
孙权时代有5位丞相,分别是孙邵、顾雍、6逊、步骘和朱据。
其中孙邵还是第1任丞相。
孙吴政权,由江东集团、淮泗集团与宗室势力3大派系组成。
从可见案例来看,淮泗集团与孙氏宗室立场趋同,江东集团则与2者相异。
这种特殊的政治架构,与孙氏的发迹历史有关。
孙坚与孙策虽然籍贯江东,却均在江北发迹。孙坚早年活跃在徐州的下邳与广陵(见《孙破虏传》);孙策则活跃在扬州的庐江与9江(见《孙讨逆传》)。
注意:扬州的庐江郡与9江郡,均在长江以北。两郡组成后世的安徽大部。
因此,孙氏父子的中坚力量,主要由“流寓士人”与“江北地主”构成,他们被称作淮泗集团。
孙策横扫江东(195-199),离不开淮泗武人的军事支持;淮泗人因为远离故土,无法再通过“乡举里选”而出仕,也需要孙氏的封拜。双方各有所需,因此形成同盟关系。
宗室孙瑜麾下“宾客多江西人”。江西即江北,指代淮泗人。
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孙)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吴书孙瑜传》
周瑜(庐江)、鲁肃(临淮)、陈武(庐江)、周泰(9江)、蒋钦(9江)、徐盛(琅琊)、丁奉(庐江)、张昭(彭城)、张纮(广陵)等1干文武,亦为淮泗出身,他们成为孙氏兄弟的肱骨之臣。
(孙)策勇冠1世,有雋才大志。张子布(张昭字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周瑜字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汉晋春秋》
东吴政权中的流寓士人,普遍被视作淮泗集团成员。
吕蒙(豫州汝南)、吕范(豫州汝南)、甘宁(益州巴郡)、潘璋(兖州东郡)、程普(幽州右北平)等人均是如此。
毫无疑问,同样远离故土的青州北海士人孙邵,当然也属于淮泗集团。
所以,孙邵被江东士人排斥打压,便极为合情合理。
行文至此,诸君应已知香妹子打的主意:
香妹子省亲,固然是思念亲人,但她也存了通过老娘和大嫂,来劝说大哥孙策与他老公保持同盟。
疼老婆的赵旻见小老婆已打定主意,不忍心违拗小老婆的心意,于是这个苟哥提醒香妹子,注意1向轻而无备的大舅哥…
其人的人身安全问题。
然而…
阴差阳错之下,苟哥的布局,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曹叡为什么要授意隐蕃打入东吴的司法系统。
其实,这与曹叡的学术背景高度相关。
曹叡秉承父祖旧制,严刑峻法,鞭挞群臣。
同时,曹叡对于断案、律令1类的事务特别感兴趣,“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
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魏略》
曹叡甚至把“平望观”改为“听讼观”。可见他对司法之事,确实有特别的爱好。
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明)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魏书明帝纪》
从术业专攻上看,隐蕃与曹叡的学术背景高度契合。
从年龄上看,隐蕃入吴时年仅2十2岁,与当时的曹叡年龄相似,我们有理由猜测:
隐蕃极可能是明帝在潜邸时的旧人。
(隐蕃)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2十2,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吴书胡综传》
曹叡对于间谍工作,尤其上心。不仅有隐蕃这类“生间”,还有韩龙这类“死间”。
注意:《孙子兵法》将间谍分为5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战国名人苏秦就是死间。
青龙3年(235),魏室苦于鲜卑侵扰,遂派遣间谍韩龙刺杀了鲜卑大人轲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