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机关终算尽,噩耗碎君心6(3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19 字 11个月前

上尸山围攻而来。

赵旻咬了咬牙关,心中暗道:

老子若还有机会穿越,1定要比这1次苟上1百倍啊1百倍!

赵旻心无旁骛,眼中只有那些缓缓围上前来的死士们。

眼见死士们已聚拢、挥起明晃晃的环首刀,赵旻便提起长枪欲与他们同归于尽。

就在此时…

1道人影骤然出现于尸山之下,如1道银光1般纵跃而上,1把拽住赵旻。

【作者题外话】:赵旻纯属自作自受。

在百战百胜、1帆风顺之下,即便他稳如老狗,也还是难免有些膨胀了。

1个字:

该!

他以为黄祖是想割据1郡,却没想到,黄祖想做天下屈指可数的大诸侯。

而且,这件事的背后,绝对不简单。

欲知苟哥如何活下来,且听下章分解。

隔着上1章,咱们继续说吕1。

上上章说到,按理说吕1已被打倒,应该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但实际情况却正相反。

可见,江东人士对吕1的定性非常清楚。他们深知,寒门小人吕1,不过是孙权豢养的1条恶犬。

吕1虽死,孙权尚在。

谁敢说吕1的不好?

谁敢清算吕1的罪恶?

那哪里是吕1的面子,那分明是孙权的面子!

吕1倒台之初,孙权曾经“咨访”阚泽,询问善后之策。

阚泽是扬州会稽人,而会稽又是最早受到孙策血洗的地区。故其政治嗅觉,远超常人。

阚泽对孙权的意思领会得很清楚,遂表示应该“从轻发落”。

初,以吕1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死刑),或以为宜加焚裂(火刑与车裂),用彰元恶。(孙)权以访泽,(阚)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吴书阚泽传》

彼时朝臣异口同声,准备用“火刑”甚至“车裂”来处死吕1。

孙权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刻意询问江东士人的代表阚泽,可知是有意“轻拿轻放”。

既然吕1是孙权的门下狗,那维护吕1的尊严,便是维护孙权的尊严。

至于丞相顾雍,则是受到吕1迫害的核心人物。

但顾雍对吕1却“辞令温和”,不用酷刑。

后(吕)1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顾)雍往断狱,1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吴书顾雍传》

按理说顾雍把吕1“碎尸万段”都不解恨,但却意外地“宽容大度”。

可知顾雍实际得到孙权授意,令其不要虐待吕1,维护君主的体面。

吕1本人的态度,是更为明确的佐证。

面对顾雍的审讯,吕1深知难逃1死,但噤口不语,唯有“叩头而已”。

(顾雍)临出,又谓(吕)1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1叩头无言。--《吴书顾雍传》

吕1放弃求生欲望,不作丝毫辩白,却叩头请罪,不发1言。

可见其早已做好受戮的准备。

换言之,吕1的沉默,不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是维护孙权的尊严。

须知校事本属中书系统,中书又是皇帝的贴身文吏机构。

吕1的行为,来自何人授意,不言自明。

吕1的沉默,维护了孙权的体面。可见孙权确实没有看走眼,吕1确实尽到了1个爪牙应尽的义务,这是属于“1个走狗的自我修养”。

吕1之死,远非孙权“肃反行动”的结束。

实际在处死吕1之后,孙权又迅速找了1个新的工具人来代替吕1。这就是揭发检举吕1罪恶的李衡。

李衡也是寒门小人,本“卒家子”,即士家。兵子,亦即士家在汉末魏晋属于社会底层。

(李)衡字叔平,本襄阳卒家子也,汉末入吴为武昌庶民……是时校事吕1操弄权柄,大臣畏偪,莫有敢言……(孙)权引见,(李)衡口陈(吕)1奸短数千言,权有愧色。数月,1被诛,而衡大见显擢。--《襄阳记》

李衡在吕1死后“大见显擢”,成了孙权豢养的新走狗。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吕1诛死,群臣依然如惊弓之鸟。

因为吕1虽死,李衡尚在;

更重要的是,孙权…还没咽气!

甚至可以猜测,李衡举报吕1,大概也是孙权编排的苦肉计。

借吕1的脑袋,孙权暂时平息朝臣的愤怒。

从后续发展来看,吕1死后6年(242),孙权便扶持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夺嫡,诱使朝臣站队,掀起了新1轮杀戮风暴。

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