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4(3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559 字 11个月前

绣是被逼自尽。

5官将(曹丕)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曹昂),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不自安,乃自杀。--《魏略》

关于张绣之死是否真的来自曹丕的胁迫,这显然是扯犊子,以孝子丕的性格,张绣替其人除掉曹昂这1第1顺位继承人,孝子丕对张绣感激还来不及…

咳咳,扯远了。

总之,张绣“不以道终”之事,确凿无疑。

如果从时间与年龄上看,张绣之死,更可能是来自曹操的隐诛。

张绣杀害曹昂,自然不可能被曹操容忍。但对张绣的处理,又离不开时代的限制。因为张绣第2次归顺,恰恰在官渡之战前夕(199)。

曹操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不敢公开制裁张绣,以免4方英雄寒心。

因此杀害张绣的计划,便被曹操拖延到了“攻灭袁氏、统1河北”的同年(207)。

张绣被诛已是铁案,无太多论述价值,1言蔽之,曹操恨张绣恨到牙痒痒,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的张绣,对曹操有多恨,也就可想而知。

张泉是张绣的嗣子,曹均是张绣的女婿。2人都是张绣至亲。

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曹均与张泉,均死于建安2十4年(219),即曹操病死的前1年。

曹均是张绣的女婿,同时也是曹操的亲生子。

问题在于,曹均虽然是曹操亲子,地位却相当微贱,还被出继给了叔父为嗣。因此,在魏武诸子中,曹均是罕见的“止步公爵”之人。同父兄弟们(曹操有25个儿子),大抵都是王爵。

樊安公(曹)均,奉叔父蓟恭公(曹)彬后。--《魏书曹均传》

曹均被生父疏远的原因虽然书未明载,但很大可能与其婚姻有关。

作为张绣的女婿,张泉的妹夫,在(岳父)张绣被隐诛的情况下,曹均的身份过于敏感刺眼。

很难相信,曹均与张泉同年俱死(219),且均死于曹操临终前夕(220),是纯粹的巧合。

《张绣传》有个特殊之处,即其表字失考。实际以其“扬武将军,食邑2千户”的尊贵地位来看,这是很反常的。

张绣,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济族子也。--《魏书张绣传》

须知,《魏书8》中的7位传主,只有张绣1人的表字失载。即使将视线拉长到《3国志》全书,表字失考的传主也仅有寥寥数人。典型者即是刘封。

刘封以“刘备养嗣、副军将军”之尊,表字失载,可以说与张绣如出1辙。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蜀书刘封传》

如果考虑到2者的相似下场,便不难看出,彼时2人的事迹档案遭到严重销毁,纯粹出于政治原因。

清河长公主确实是著名妒妇。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曹昂字子修)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修。--鱼豢《魏略》

夏侯楙是大将军夏侯惇次子,尚曹操长女清河公主。

与夏侯尚相似,夏侯楙也是曹丕故交,因此才能和公主成婚。鉴于夏侯尚“惨剧在前”,生性风流的夏侯楙,在文帝1朝装得十分乖巧,官至安西将军。

(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中子也。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魏略》

曹丕死后(226),夏侯楙撕下面具,终日花天酒地,招蜂引蝶,把公主气得半死。

(夏侯)楙在西(指长安)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魏略》

清河公主作为武帝长女,明帝大姑,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

因此其人效法德阳乡主(曹真的亲姊妹、夏侯尚的老婆、夏侯玄的老娘、曹爽的姑妈,气死了夏侯尚,也是个妒妇,夏侯家真特喵的可怜!),诬告夏侯楙“大不敬”,导致丈夫险些被杀。

(夏侯楙)弟惧见治,乃共构(夏侯)楙以诽谤,(清河)公主奏之,有诏收楙。(明)帝竟欲杀之。--《魏略》

呵呵,真是个贤良淑德的好媳妇啊!

尽管夏侯楙也不是个好东西。

在诸夏侯曹氏“尊师重道”、“家富于财”、“事亲至孝”的大环境下,曾做过游侠(土匪)、在淮泗流窜作案的麻匪头子…也就是游侠头子曹仁无疑是最大的变数与异类。

仁弟曹纯,兼备了“孝顺”、“富有”、“好学”等诸多美好品性;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而曹仁身为嫡长子,却因不修德行、而沦为族人眼中的“害群之马”。

其人乃至被迫远遁。

不过淮泗地区的流浪史,也赋予了曹仁超凡的才武与胆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