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冬去春复至,斗转引星移3(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871 字 11个月前

,展开了激烈争夺。

司马攸甚至1度占据优势。

初,文帝(司马昭)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司马)攸。武帝(司马炎)惧不得立。--《晋书裴秀传》

就连司马昭也不得不违心地表示:“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

(司马昭)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司马)攸。每曰:“此景王(司马师)之天下也,吾何与焉。”--《晋书武帝纪》

这里需要注意,司马师的嗣子过继自司马昭,司马攸与司马炎甚至是1母同胞。

即使如此,司马氏内部依然出现了严重的权力争斗。

景帝无子,命(司马)攸为嗣。--《晋书齐献王传》

(王皇后)生武帝(司马炎)及辽东悼王定国、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兆、广汉殇王广德、京兆公主。--《晋书文明皇后传》

话说回来。

江东孙家情况雷同。

在孙策有亲生子(孙绍)的情况下,孙氏家族的统绪争夺,无疑会更加激烈。

东吴的统绪遗留问题,在孙权时代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孙亮、孙休统治期间,对此问题也搁置不表。

孙皓继位后(264)以谋反为借口诛杀了孙绍的嗣子孙奉,孙策1系自此绝嗣。

(孙)绍卒,子(孙)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孙)奉当立,诛死。--《吴书孙讨逆传》

需要注意,孙皓上台之后,对待昔日政敌鲁王孙霸的子孙,并未赶尽杀绝,仅仅是流放废黜;

但对毫无瓜葛的孙奉,孙皓却必欲诛之而后快。

(孙)和宠稍损,惧于废黜。鲁王(孙)霸觊觎滋甚。--《吴书孙和传》

孙皓即位,追(孙)和、(孙)霸旧隙,削(孙)基、(孙)1爵土,与祖母谢姬俱徙会稽乌伤县。--《吴书孙霸传》

这无疑说明,相比于孙和与孙霸(均为孙权之子)的内部矛盾,孙策与孙权的统绪之争,才是动摇国本的根本矛盾。

这下诸君明白,为何赵旻毫不犹豫接下这个烫手不讨好的差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