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0陵、武陵以西属备。--《吴书吴主传》
建安2十年(215)8月,吞并荆南3郡的孙权,率兵北上,围攻合肥。
不难看出,这十万甲兵,本是为了与刘备决战所用。
此时攻打合肥,实际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替刘备返回川中争取时间;
否则刘备1死,孙权也不得长久。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魏书张辽传》
可见合肥之役,本系临时决定,并未准备妥当,因此被张辽大败,十万吴兵夺气,孙权狼狈遁走。
建安2十年(215)9月,张鲁在巴中招降了巴、賨夷帅,作为降曹的见面礼。
刘备回川途中,派黄权为先遣队,前去招降张鲁;试图利用张鲁在巴中的威望,保境自守。
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黄)权进曰:“若失汉中,则3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黄)权为护军,率诸将迎(张)鲁。--《蜀书黄权传》
建安2十年(215)十1月,张鲁出巴中,降曹。
曹操利用张鲁在巴中的影响,遣张郃“南徇3巴”,巴西与巴东的百姓被尽数迁徙。
刘备的入川通道几乎被截断,益州1半土地落入曹操手中。这就是《傅子》中“张鲁降曹,蜀中1日数十惊”的真实反映。
同年(215)年底,刘备入川,遣张飞先登,与张郃激战于巴西宕渠,双方对峙5十余日,张郃战败,巴中危机解除。
建安2十年(215)可谓风起云涌,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彼时(215)曹操的爵位止步“魏公”,而讨伐张鲁归来(216),便立刻自领“魏王”。嬗代野心,路人所知也。
(建安2十年)十2月,(曹)公自南郑(汉中郡治)还,留夏侯渊屯汉中。2十1年春2月,(曹)公还邺。夏5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魏书武帝纪》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曹操在讨伐汉中之初,居然有不战自退之意,还遮掩为“妖妄之国,不值1提,我军乏粮,不如归去”(见《刘晔传》)。
因为此时(215)的曹操,根本无心讨伐张鲁,不过是想撞运气捞1笔。曹操在暮年百病缠身,锐气尽失,1门心思放在“汉魏嬗代”之上,只想在死前为嗣君铺路,增加政治筹码。
这与司马昭伐蜀(263)是相似道理,醉翁之意不在酒。
站在上帝视角看,如果曹操能未卜先知,按兵不动,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甲便会自相残杀。
孙刘联盟,虽说各怀鬼胎,总归是为对抗曹操而设;然而拯救孙刘联盟于水火之人,最终却又是曹操。
曹操,是天下3分的1个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