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丹阳拜孙策,谯县祭曹魂终(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057 字 11个月前

。--《晋书刘颂传》

陈矫这种行为,在今天属于标准的“婚姻无效”。

在两汉名士“伏膺名教”的环境下,更是饱受非议。

其实在云某看来,这是“扭曲变态的道德标准”。

按彼时传统,出仕者需要“经明行修”。

就陈矫的行为而言,其政治生命“还未开始就应结束”。

不过彼时广陵太守是陈登,乃许汜口中的“湖海之士”,颇有几分豪侠色彩,故不以矫为非。

(刘)表与(刘)备共论天下人,(许)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魏书7吕布传-附传》

曹操在遮掩陈矫乱伦时,特意限定了时间,即“建安5年”(200)。

(太祖)令曰:“丧乱已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5年已前,1切勿论。”--《魏氏春秋》

乍看之下、似在指代“官渡之战”。但“淫行不检”之事与官渡之战也实在很难牵扯上关系。

故周寿昌之言颇有见地,即曹操是借袒护陈矫、而替自己遮丑。

彼时因操父曹嵩出身不明,故陈寿作《魏志》时览遍诸书、居然“未能审其本末”。

其实陈寿的“春秋笔法”与“草蛇灰线”技巧纯熟,难以直言之事,皆推托“狂疾”、“忧死”、“盖不可知矣”云云。

参考裴注可知,彼时天下传闻曹嵩本出夏侯氏的谣言,喧嚣尘上。

《曹瞒传》及《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3国志》注

嵩年幼过继,自不能知其出身;曹操为嵩子,对此更为模糊。

明确知晓曹操父系与夏侯氏相异,至今不过7年。近两千年时间中(155-2013)、世人对曹操出身均莫衷1是。何况3人成虎、众口铄金,考虑到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屡为婚姻”的关系,恐怕彼时讥刺曹操“婚于本族”者亦不少。

因此其才在为陈矫开脱的敕令中,特意提到“丧乱以来、风俗不整是普遍现象”。

(太祖曰)丧乱已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魏氏春秋》

实际无论何时,败坏到“同姓近亲通婚”地步者、都称不上普遍现象。

注意:古代“异姓近亲”通婚常见(如惠帝与张皇后为舅甥关系),同姓通婚罕见。

同姓结婚至明清也还是忌讳。

更不用提婚于“同姓近亲”。

可见曹操甚是心虚,乃至“言过饰非”。亦反映出其对曹嵩的出身本末,颇有质疑的心理。

建安5年”辞令,又引出清河公主的婚姻问题。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