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1…(2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848 字 11个月前

眼见大老婆欢天喜地,苟哥心中却在想:

老子要不要想方设法为袁绍续续命呢?

但很快,苟哥便放弃了这个荒诞的想法。

袁绍出身于名门,其人对河北的统治,与汉末的士族豪强1般无2,皆较为腐朽,也就是:

鼓励土地兼并、视黎庶如工具人。

虽然嘉靖皇帝与徐阶及海瑞的对话,已充分揭示出在华夏神州的文化背景之下,封建时代、甚至是现代社会都无法根除的弊端…

但赵旻坚信,按照他自己的治理思想,老百姓们至少能够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至于社会的保障福利、阶层之间的跃迁、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等等这些历经5千年仍未能解决的问题…

赵旻不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前世那位伟大教员更高。

既然那位伟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赵旻也就不准备在这些问题上浪费时间。

赵旻只要尽可能避开马尔萨斯陷阱,这便足够。

综上所述,赵旻还是应及早攻下河北、解救河北那些被士族豪强们压迫的仆客、奴客,之后…

诚如伏寿所言,赵旻也确实应加快1统天下的步伐,争取在建安十5年(西历210)前后,将天下十3州全部收回。

于是苟哥欣然抱拳。

“皇后所言极是,大汉江山距1统不远矣!”

伏寿笑得更加灿烂。

曹操固然是伏寿心中的1大阴影,但曹操的故主袁绍,更是盘旋在伏寿头上的1大片乌云。

如今得知袁绍将病故,且自己夫君又将1统天下,伏寿焉能不喜?

趁自己大老婆心情正佳之时,赵旻将自己与卫府众人商议之事告知伏寿。

伏寿欣然应允。

“夫…太子太傅且稍候,下午妾便请天子拟妥制书。”

赵旻起身行礼。

“如此便有劳皇后。”

伏寿嫣然1笑。

“妾讨得圣旨后,便欲归家省亲。太子太傅切记履行职责!”

伏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与赵旻、儿女1起享受家的温暖。

赵旻心中却暗下决心:

老子无论如何,也要先见1见香妹子和老子新出生的儿子。

下定决心后,苟哥再次行礼。

“皇后放心,臣必尽心竭力教导皇子。”

见赵旻如此识趣,伏寿很满意。

“甚善!伏公、太子太傅请自去忙碌!”

伏完、赵旻行礼后离开宫城返回卫府。

他们必须回卫府,因为赵旻的臣属正在等待赵旻讨诏归来。

于是乎,赵旻顺势召开会议,继续讨论如何利用公孙度之死这1良机,收回青州东莱郡。

前文已提及,位于徐州琅琊国隔壁的青州城阳郡(后世潍坊南,以及青岛地区),此时实际上亦为臧霸所掌控。

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1下:

吕布在白门楼殒命之后,曹操为顺利收编臧霸为己用,将徐州北部的琅琊国、兖州的泰山郡,及靠近徐州的青州城阳郡,统统交给臧霸割据。

没错,与陈登1样,臧霸实际上同样仍是隶属于曹操的1方小诸侯。

当然了,这2人对曹操不过是虚与委蛇,对赵旻才算是忠心耿耿。

太祖以(臧)霸为琅邪(琅琊国)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

摘自《魏书之臧霸传》

青州北海国彼时仍属袁绍,孙观只是遥领而已。

所以,臧霸的驻地,才会是琅琊国治所开阳县。

早在官渡之战时,赵旻收服臧霸后,任臧霸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2十年(西历215)可谓风起云涌。

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彼时(215)曹操的爵位止步“魏公”,而讨伐张鲁归来(216),便立刻自领“魏王”。嬗代野心,路人所知也。

(建安2十年)十2月,(曹)公自南郑(汉中郡治)还,留夏侯渊屯汉中。2十1年春2月,(曹)公还邺。夏5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魏书武帝纪》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曹操在讨伐汉中之初,居然有不战自退之意,还遮掩为“妖妄之国,不值1提,我军乏粮,不如归去”(见《刘晔传》)。

因为此时(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