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终(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136 字 11个月前

7顾雍传》

宴罢,君臣各归。翌日,顾雍召谭,大骂:

“昔日萧何、吴汉有滔天之功,尚知恪谨勤勉,你1个靠“攀亲戚上位”的小字辈儿,在那里得瑟个鬼啊!”

(萧)何每见高帝,似不能言;(吴)汉奉光武,亦信恪勤。汝(顾谭)之于国,宁有汗马之劳,可书之事邪?但阶门户之资,遂见宠任耳,何有舞不复知止?--《江表传》

彼时酿造技术所限、尚无“高度酒”,顾谭睡了1觉、酒也醒的差不多了。

其人被爷爷1顿训斥,满面羞愧,被轰去“面壁思过”。

顾雍勤勉谦退,代孙邵为丞相十9年,卒于任上,年7十6。考虑到彼时其力压“呼声甚高”的张昭为相,可知确实表里如1。

呵呵。

问题来了!

表里不1的是谁?

诸葛瑾!

诸葛瑾仕吴,屡迁至大将军。以“弘雅公亮”闻名。

瑾与弟亮各仕1国,故“公事相见、退无私面”。

建安2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吴书7诸葛瑾传》

或有谤毁于孙权者,称瑾“阴怀异志”。权曰“寡人与瑾有死生不变之誓”。与刘备、赵云相似。

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吴书7诸葛瑾传》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云别传》

黄龙元年(229)孙权践祚。瑾迁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虽居高官,却质朴如旧;衣无文绣,克己自持。引来时人的交口称赞。

融父兄质素,虽在军旅,身无采饰。--《吴书7诸葛瑾传》

注意:融即瑾次子。“父兄”指代诸葛瑾与诸葛恪。

但极端讽刺的是,“道德楷模”诸葛瑾,却有着令人迷惑的另1面。

瑾妻死后,发誓“永不相负、终不再娶”。但虽不娶妻,却“纳妾如故”。为了掩人耳目,诸葛瑾还把妾生下的儿女遗弃或溺死,以此维持自己的“道德真君”形象。

谨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韦曜《吴书》

这与“中宫空置,而临幸妃嫔”有何区别?瑾不过1介儒士,妻死续弦,理数之常,何必矫情做作?

再者,妻死纳妾,甚至与妾生子,难道这些“儿子”是送子观音送来的?诸葛瑾在床笫之间与小妾们“翻云覆雨”时,心中几曾有过亡妻?

最可憎者,妾室生子而瑾“不举”,令人发指。

“不举”即遗弃或溺毙,现代汉语称为“杀婴”。

皆瑾之子,何罪之有?

诸葛瑾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他“纳妾”而又“生子不举”,对不起亡妻、对不起小妾、更对不起无辜惨死的幼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诸葛瑾简直禽兽不如!

“扭曲的道德标准”使人性异化,桓灵2帝时的民谣,便清晰映射了诸葛瑾前后矛盾、表里不1的怪异行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唉!

后世光绪年,怪事多之童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