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4(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914 字 11个月前

坚持不肯同意。曹操被说服,派人找袁绍“空手”要兵。

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魏书十4程昱传》

注:所谓“连和”甚为悖谬。曹操此时不过是绍外藩,何谓“连和”?

《武帝纪》与《程昱传》均说袁绍主动“求连和”,而真正命在旦夕者却是曹操。可知此处是曹魏官方干预下创作的秽史。

袁绍听闻“狗腿子”曹操在兖州地界儿瞎霍霍,得罪地方豪强,搞得1州皆叛,非常恼怒。

注:袁绍在冀州笼络豪强,宽以济宽,很有可能也是吸取曹操在兖州的教训。但矫枉过正,又陷入“党争”大祸。

绍再看曹操求援,居然不遣质子,空手白牙,开口就要几万兵马,几乎气背过去。

但绍也并非庸人,各种硍节,仔细思索还是1目了然的。

其1,曹操是袁绍在冀州东南侧安插的外藩,其攻略兖州的兵马,大半来自袁绍赞助;连曹操的兖州刺史都是绍表奏的。若不救曹操,南侧屏障不保,争雄河朔,讨伐公孙瓒就会受阻。

其2,兖州之乱,是张邈兄弟和陈宫迎接吕布。吕布是袁绍死敌,当年绍使人刺杀布,天下皆知。吕布若牧兖州,必会合兵公孙瓒,南北夹击。

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滨于死亡。--《魏书7臧洪传》

唇亡齿寒,袁绍是不得不救。曹操就是看准了“吕布与袁绍血仇”的关节,才敢不遣质子,空手要兵。

袁曹这对儿贼兄弟,貌合神离,相互利用,是1个赛着1个奸。

陈寿对“草蛇灰线”笔法的运用,精熟到令人惊叹。

《3国志曹仁传》中有1条特殊记载,即建安元年(196)天子都许,拜曹仁为广阳太守。而曹操滞留不遣,改拜仁为议郎。

(操)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魏书9曹仁传》

太守秩2千石,议郎秩6百石。很明显,曹仁的官阶不升反降,双方却皆持默认态度。可知其中必有隐情。

呵呵,此事涉及到袁、曹2人之间的相互算计,咱们下1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