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战争呢?
所以,袁绍对此根本不必多做思索。
赵旻赌的,也恰恰是袁绍现如今状况如何。
见辛评颇有些手足无措,袁绍倒也并未再苦苦相逼。
其人嘴角微微噙起1丝冷笑,挥了挥袍袖。
“仲治,已近冬月(农历十1月),此事不必急于1时,待仲简返还,我便责令其人趁农闲之时练兵,来年开春之时,我军再出其不意、奇袭白马城!”
诚然。
袁绍若想妥善安排身后之事,那么其人必须在未亡之前,狠狠压制住赵旻。
赵旻、贾诩、荀攸等人没有说错,这种状态之下的袁绍,委实强大到可怕!
辛评虽未全部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但得知袁绍已愿对赵旻用兵,其人便已知足。
是以其人在向袁绍深深1揖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目送辛评走出书房、关好房门、快步离去后,头发花白的袁绍不由露出苦笑。
“从文啊从文!如非不得已,老夫当真不愿与你为敌。”
同1时间…
赵旻的书房内。
赵旻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程昱、贾诩、董昭、周瑜、刘晔及诸葛瑾6人…
如无意外,在未来两3年,这6人将1直是赵旻的谋主。
赵旻环顾4周,见书房外守备森严,便压低声音道。
“诸君,若我所料无误,袁本初应已知我示弱之计也。其人始料未及者,仅不知我已派兵奇袭黎阳城1事耳。”
苟哥不愧是苟哥,其人扮猪吃老虎的本事,明显比淳于琼高明许多。
众人闻言同时愕然。
周瑜有些不淡定了。
“主公莫非当真欲与袁本初决1死战乎?”
赵旻哑然失笑。
“非也非也!若我此时再不出兵,则袁本初必将奇袭东郡白马城!”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袁绍的想法,已经被赵旻准确猜到,如此1来,袁绍还剩下几成胜算?
这下子,就连荀攸都不淡定了。
“主公请恕某愚钝,袁本初既已自知时日无多,又为何欲发动如此大战?”
赵旻微微1笑。
贾诩代其人答道:“此乃为人父者之良苦用心也!袁本初深知其人内部矛盾日渐激化,故欲以此战扶植袁谭势力、压制河北士人,顺便为袁谭清除身旁之奸邪之徒。”
除赵旻之外,众人都懵了。
赵旻笑着解释道:“诸君,河南士人内部并非立场1致,河北士人亦然。
袁本初之所作所为,皆为借势耳!袁本初极善于借势,其人既可借讨诏之事堵河南、河北士人之口,又可借此战树袁谭之威望。
此前我曾推测袁本初欲废长立幼,文和先生至此后所出之言,使我深受启发,是以我以为…
袁本初既非废长立幼,更非立袁谭为嗣子,其人之意图,而今已呼之欲出!”
赵旻此言1出,在场的这些1流、甚至是超1流谋士便登时恍然大悟。
袁绍确实拿不准应立何人为嗣子,所以…
其人实则是存了立嗣立强之心!
简言之:你们哥仨,谁强我就立谁为嗣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
袁绍既然有意发动大战,赵旻为何仍要主动改变策略、先袁绍1步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呢?
说好的明年重中之重是收回荆州呢?
赵旻这1打河北,荆州还可否顺利收回?
见除贾诩之外的众人面面相觑,赵旻得意洋洋地1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说袁绍到底是不是无能。
官修史料有利有弊,其中最大的弊端,便是所有的辞令立场,全部来自胜利者,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
此诚所谓: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纣王如是,袁绍如是,杨广亦如是。
这种现象在纪传体史书当中,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上,失败的军阀,大抵会被塑造为反面人物。比如陶谦“昏乱忧死”,袁术“奢淫放4”,吕布“轻狡反复”,公孙瓒“坐待夷灭”。至于张杨等人,干脆被称作“匹夫之不若”,竟连凡人的资质都达不到。
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魏书卷8》赞语
微观层面上,军阀内部的文武将校,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其作用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出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怪异记载。
以下以“曹操立嗣”与“赤壁之战”为例,论述史料的剪裁问题。
曹操立嗣之事,如果单从列传记载看,完全来自贾诩1人的影响。
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