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8(2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229 字 11个月前

些虚伪小人们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何况这是极为隐秘的场合。

所以苟哥丝毫不绕弯子。

“德珪先生当知,我已重设西域都护府之事,今后荆襄之产出,可自襄阳经沔水(即汉水)至沔阳(即汉中市),经大散关至玉门关、阳关,再由2关至西域都护府,此商路皆可借用车马行之运力。

西域何等富庶,德珪先生曾亲眼目睹,无需我再赘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苟哥的意思很简单:西域丝绸之路,你们荆襄豪士可与老子分享,老子负责保障你们商路通畅。

刘琮听得瞠目结舌。

刘琮的关注点,显而易见,并不在这条丝绸之路上。

然而…

胃口已经养刁的蔡瑁,显然对此不太满意。

“卫将军、太子太傅!其1,瑁无法确定西域都护府是否已重设,非是瑁不信卫将军之言,实则是西域已脱离大汉近百年之久;

其2,纵使西域都护府重设,于瑁等又有何关联?荆州南北通达,东西纵横,何须仰仗西域商路?”

苟哥在心中,对蔡瑁的如此丑恶行径嗤之以鼻。

蔡瑁这是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而且,这厮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贬低丝绸之路的作用,甚至1再强调赵旻为卫将军兼太子太傅,提醒赵旻这个苟哥:

你身为太子的老师,要点儿碧莲好不好?

别看蔡瑁死鸭子嘴硬,苟哥相信,只要让这厮看到实证…

这厮变脸的速度,1定比翻书还要快。

所以,苟哥对蔡瑁的诘问避而不答,而是暴喝1声。

“阿贲!请乌孙国王子朗日大兄前来!”

苟哥这声暴喝,使心中有鬼的蔡瑁打了个哆嗦;也使心中同样打着龌龊主意的刘琮打了个激灵。

苟哥话音甫落,书房门外便传来1声“诺!”

旋即,脚步声响起、且快速远去。

苟哥端起茶盏,示意蔡瑁、刘琮2人先用茶。

3人品过香茗之后,苟哥看向年方弱冠、明显有些稚嫩的刘琮,悠然道。

“2公子,我若向天子讨诏,封你为襄阳县侯,不知2公子是否满意?”

刘琮闻言,登时1僵。

蔡瑁却很不情愿。

尽管东汉的县侯只享受封邑之赋税,没有任何实权。

“卫将军,此事似有不妥。”

刘琮忍不住扭头看了自己老婆的叔父1眼。

苟哥将这1切尽收眼底。

其人呵呵1笑,放下茶盏。

“德珪先生勿急,先生既促成天下之大1统,我便向天子讨诏,封先生为汉阳县侯如何?”

蔡瑁户籍地在汉阳,汉阳位于南阳郡、南郡分界线,因此蔡瑁任职,可以完美规避3互法的制约。

任南阳官职时,蔡瑁可称自己出身南郡,南郡亦然。

老奸巨猾的蔡瑁,当然要比年轻气盛的刘琮务实许多…

尽管其人也很难抵挡县侯的诱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元年(196)曹操赴洛阳,迎天子迁治许县,刘协自此沦为曹氏的政治傀儡。曹操“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成为事实上的汉室统治者。

同年(196),汉廷太史令王立公开宣称“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太史令是掌管天象历数与图谶预言的权威人士,可知此事背后,离不开曹操的授意。

(王)立后数言于(献)帝曰:“天命有去就,5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张璠《汉纪》

建安2年(197),曹操将刘协软禁,同时将宫廷宿卫全部换成谯沛子弟(曹操的乡党),自此不再朝见天子。

自(献)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汉书伏皇后传》

旧制,3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事在建安2年),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曹)公自此不复朝见。--《魏晋世语》

建安4年(199),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幕僚陈琳在《檄文》中指责曹操“败法乱纪,坐召3台”,又“迷夺时权,杜绝言路”,诛戮汉廷官僚。

议郎赵彦,忠谏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指献帝)含听,改容加锡,(曹)操欲迷夺时权,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屠戮汉官1事,并非孤证,在《后汉书》中也多见记载。可知最晚在建安4年(199),曹操已经基本架空汉廷。

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1作壶崇)、尚书冯硕等。--《后汉书献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