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锢名士,收拢人心,借此更进1步。当然也要看到,黄琬与杨彪能被董卓相中,与出身和仕宦履历密不可分。
蔡邕作为兖州陈留人,虽然与董卓并无旧交,但托庇于杨彪、马日磾等关中籍贯的同僚(参与修史),亦在董卓集团平步青云。
虽然从历史的后续发展来看,董卓提拔的许多士人,都走上了对抗自己的道路,但不宜对其行为全盘否定。
应该说,董卓在“擢拔群士”的问题上,最初确实是仔细下了1番功夫。至于成败异变、功业相反,那就不是董卓所能逆料了。
董卓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士族与庶族、京官与边将、中央与地方、文人与武夫”之间的立场差异。
而这,恰恰也是贯穿汉末3国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