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4(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936 字 11个月前

建安十9年(214),伏皇后家族由于阴谋反曹,惨遭夷灭。

建安2十3年(218)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在许县叛乱;建安2十4年(219)西曹掾魏讽在邺县叛乱。

建安末年的数起叛乱行动,均以“中兴汉室”为口号,叛军甚至打算挟持汉帝“南奔关羽”。

(金祎)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吉)邈、邈弟(吉)穆等结谋。--《3辅决录注》

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等谋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资治通鉴汉纪》

按建安2十3年(218)的吉本之乱中,刘协与叛军同在许县;可知他对叛乱计划必然知情,甚至可能是主谋之1。

就刘协的不安份程度来看,曹操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将其废黜甚至杀害;后来司马师废黜曹芳、司马昭弑杀曹髦便是如此。但最终曹操依然隐忍未发,只是将汉帝软禁。

“豢养皇帝”的行为,对臣子而言是双刃剑。

苟哥如今,便面临如此困境。

比如荀彧、孔融等东汉遗老,便因为“以汉臣自居”而与曹操分道扬镳。

(建安)十7年,董昭等欲共进(曹)操爵国公,9锡备物,密以访彧。(荀)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不宜如此。”事遂浸。(曹)操心不能平。--《后汉书荀彧传》

通过亲身经历,曹操当然明白,“挟天子”不1定能够“令诸侯”,但1定会为自己招来非议甚至祸患。即使如此,曹操还是矫情忍性,没有对刘协下毒手。原因何在?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