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5(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937 字 2024-07-15

氏自此步入蛰伏期,直到袁术将治所从南阳迁至9江(193),孙氏才重新发迹。

理由很简单,南阳在荆州之北,与孙氏的淮泗大本营距离过远;9江本身就属于淮泗地区,因此孙氏才能以此为契机,重新振作。

孙策东渡时(195),宗室孙瑜“宾客诸将多江西人”,江西即江北。可见孙策在9江时,已经重新整合了新1批淮泗部曲。

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孙)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吴书孙瑜传》

袁术麾下的淮泗人,也大量归附孙策。

周瑜(庐江)、鲁肃(临淮)、陈武(庐江)、蒋钦(9江)等人,均是袁术故吏;周泰(9江)、丁奉(庐江)、徐盛(琅琊)、步骘(临淮)则是袁术辖区的淮泗武人;至于张昭(彭城)、张纮(广陵)、秦松(广陵)等人,也是孙策延揽的淮泗学者。

孙策在淮泗地区重新发迹,绝非偶然。这离不开昔日孙坚打下的良好基础。

以孙策东征时,扬州官吏百姓“闻风奔走,流窜山野”的记载来看,孙策并不被视作江东子弟(虽然他确实出身江东)。实际就淮泗集团的规模来看,孙策理所当然会被江东土著视作入侵者。

刘繇弃军遁逃,(扬州)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书孙讨逆传》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江表传》

虽然孙权掌权后(200),1度尝试与江东大姓(朱张顾6)修缮关系;但孙权本人的托孤大臣,除了孙弘(会稽)之外,皆为淮泗人(汝南滕胤、汝南吕据、琅琊诸葛恪)。其真实心态是不言而喻的。

(孙)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宗室),属以后事。--《吴书诸葛恪传》

甚至直到孙皓(孙权之孙)继位(264),淮泗集团在东吴依然充斥显要。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