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6(3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084 字 9个月前

收付廷尉,徙乐浪,追杀之。--《魏氏春秋》

至于奏疏中的诸多人物,除了武卫将军曹演(曹纯之子)、越骑校尉曹初(曹仁之孙)立场不详之外,其余均是司马氏的鹰犬党徒,这1问题在史书中线索甚多。

比如屯骑校尉武陔,与司马兄弟关系友善,“文帝(司马昭)甚亲重之”;再比如中坚将军郭德、步兵校尉郭建都来自西平郭氏,与司马氏“频繁为婚”,见《明元皇后传》与《晋诸公赞》,兹不赘引。

(武陔)初封亭侯,5等建,改封薛县侯。文帝甚亲重之,数与诠论时人。--《晋书武陔传》

(郭)德及(郭)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魏书明元皇后传》

景、文2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晋诸公赞》

概而论之,在司马氏正式控制朝政之后,中护军1度超越中领军,成为中军主帅。至于护军下辖的诸营武官,则顺理成章地由司马氏集团的成员担任。

曹魏的中军制度起源,相对明朗,但变迁过程则被隐藏于诸列传的暗线之中。

不难看出,领军、护军的职务,其实最初源自曹操司空府中的差遣职事。

至于首任领军史涣、护军韩浩,1个是曹操的“客”,1个是夏侯惇的部曲,人身依附关系较强。

在领军、护军正式制度化之后,逐渐形成了中领军领营、中护军典选举的传统。不过这1约定俗成的制度,在曹叡死后发生了变化。

齐王正始年间(240-249),护军的权力开始扩张。之前蒋济担任护军时,还只是凭借“典选”的权力贪墨受贿。到了夏侯玄、司马师担任护军时,护军已经开始“总统诸将”。

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5百匹”。宣王与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行。”--《魏略》

到了嘉平年间(249-254),护军已经超越领军,1跃而成中军主官。这1点在嘉平6年(254)请废齐王的奏疏中有明确体现。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蜀汉、东吴政权也出现了领军、护军职务。周瑜曾担任过中护军,向宠则担任过中领军。

(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吴书周瑜传》

(向)朗兄子(向)宠,先主时为牙门将……迁中领军。--《蜀书向朗传》

至于吴、蜀的领军、护军制度,究竟是源自曹魏还是源自东汉,则颇难定论。前、后汉书中并不存在正式的领军、护军职务,这也是《宋书》称领军、护军“非汉官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