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向朝廷进行工作汇报。
随着刺史的权势逐渐增加,便不再巡行移动,而是待在固定治所;向中央奏事也可通过僚属代办,不必事必躬亲。
诸州(刺史)常以8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指东汉建立)但因计吏。--《续汉书百官志》
这样,刺史便由“居无定所”的监察官,演化为“坐镇1方”的军政首脑。
西汉成帝时代,刺史1度改称州牧,哀帝时复称刺史。
十2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汉书成帝纪》
罢州牧,复刺史。--《汉书哀帝纪》
两汉之交的新莽与更始政权,复置州牧。至刘秀建立东汉,又将之废为刺史。
是岁(建武十8年),罢州牧,置刺史。--《后汉书光武帝纪》
东汉灵帝末年,暴乱迭起,汉廷对地方州郡完全失去控制。为了应对这1情况,在太常刘焉的建议下,灵帝再度恢复州牧制度,史称“废史立牧”。
刘焉的理由是“刺史威轻,既不能禁;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换言之,州牧可以视作“地位加强版”的刺史。
灵帝政化衰缺,4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后汉书刘焉传》
在灵帝的安排下,太常刘焉任益州牧,太仆黄琬任豫州牧,宗正刘虞任幽州牧。
(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后汉书刘焉传》
彼时(188)出任州牧者,均是汉廷9卿。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