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威王传》
其中“北中郎将”的临时性质较浓,昔日(184)卢植讨伐黄巾便是以北中郎将身份领兵。光禄勋下属的常置中郎将(左、右、5官)中无此职位,应该是曹操为了讨伐乌丸而临时设置。
(灵帝)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讨颍川黄巾。--《后汉书灵帝纪》
骁骑将军则是曹魏特有,属于中军系统,即禁军将领。曹魏的中军制度与两汉相异,以中领军(领军将军)典兵,控制中垒、中坚、武卫3营与5校尉营;以中护军(护军将军)典武官选举;骁骑将军领营,功高者居之。
注意:曹魏中军制度,见黄惠贤《曹魏中军溯源》。
其中“行骁骑将军”的“行”有临时代理的含义,这说明曹彰应该在曹魏中军当中正式挂职,确曾领率禁军;只是因为北征代郡,远离都畿,无法兼顾典、护中军的职责,这才改称为“行骁骑将军”。
曹魏的中军武官,早期主要由诸夏侯曹氏与谯沛子弟出任,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许褚、桓范等人均有过在中军任职的记载。
照此推断,曹彰应该确实出任过骁骑将军之职,在禁军之中也具备1定的人望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曹彰不仅刚悍善战,还在中军与边军之中深孚众望,在临敌表现上,甚至不输给久经行5的田豫、夏侯尚。
更重要的是,曹彰还深受曹操喜爱。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