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遂甲天下。诸生身在白鹭洲书院,应当放眼天下,如何反倒猜忌甚至嫉妒优秀的同窗?”袁源说到这里,围观的学生大多都惭愧地低下头。哪怕是邱乘,心中虽然不忿袁源为肖平开脱,但也生出了退缩之意。袁源继续道:“既然你们都来了,不妨看一看肖平的卷子。"说罢,袁源入内取出了肖平的卷子,让诸生传看。
诸生接过之后,看到肖平干净的卷面、工整的字迹和毫无错漏的答题,都默言不语,心中却暗暗惊叹。更有个别好事者读出了肖平所作八股文。哪怕有再多不情愿,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肖平此卷极佳,哪怕被判作第一名也不为过。不知不觉,有人念出声来:
“明圣训之有常,而楚大夫又可记矣。
夫雅言而曰皆,则诗书礼之外,夫子固不言也。彼叶公者,又何以书哉?且圣人出一言为天下法,岂南蛮捣舌之人,所可同日而语哉?虽然,衍洙泗之传,固征经训;而驰潇湘之誉,亦具卿材,吾党奉圣言为依归,而此外有人,未可以彼哉、彼哉一例而外之也。
如子所雅言,在诗书执礼,夫如是以立言,岂同叶公所谓以小谋大作者哉?吾党覆案之,盖皆雅言也。
一文读罢,叶令、邱真、章劲节等各有颓色,殷志更是面如土灰,依然忍不住在念叨:“我竟然不如肖平!我竞然不如肖平!"到了最后,他直接跌坐在地上,挣扎着也无法起身。
传看完卷子之后,大家看向殷志,脸上难免带上了嘲讽的笑容。当大家觉得肖平不如他们时,他们可以想尽办法去质疑他甚至污蔑他。可是,当他们认识到肖平远远比他们优秀的时候,心态反倒坦然了,认为肖平取得第二名是理所当然的,反倒是殷志成为了他们嘲讽的对象。邱乘等人向袁源草草地行了个礼,气哼哼地离开了。叶令和邱真搀扶着殷志,也退去了。大家没热闹可看,也各自散开。袁源取回肖平的卷子,看到好友正带着笑看着他。青年道:“这位肖平,文章倒是写得十分优秀。”袁源问:“贤弟之前说要在吉安府多盘桓几日,为兄倒是有个不情之请。”青年道:“袁兄客气了,有什么我能做的,尽管说。”袁源指了指卷子上肖平的名字,道:“我想请贤弟当肖平的老师。肖平的本经是《诗经》,我能教他的不多。贤弟在《诗经》上造诣颇深,不如指点他一二。这是个好苗子,异日成就不可限量。“说到这里,袁源又着重介绍了一下肖平的情况,着重点出了肖平的年龄和之前在社学读书的情况。无疑,袁源是想给肖平增添一些分量。
古人读书,力求自己科举扬名的同时,也期望有个好老师、收个好学生。在官场中,师生是天然且亲密的同盟关系,而且在重视师道的古代,这种同盟不会被人诟病,大家都认为师生相互扶助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肖平若是前程似锦,青年成为他的老师之后,也会因此受益。青年想了想,道:“我对此子倒是有些兴趣,不妨找个时间见上一面。”袁源听青年这般说,就知道这事基本上是定下来了,也是十分愉悦。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