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3 / 4)

可惜,连夜想好的反驳说辞,在抛出后没多久,就给赵都安逐一击溃。

得益于前世大秘的工作,他写稿和口才都相当不错。

尤其他掌握着已被王阳明以毕生心血,磨砺至大成的学说,来对付正阳,可谓相当不讲武德。

正阳今日的态度,也令赵都安觉得有点奇怪。

倘若说昨日的上半场,正阳是站在理学家的立场上,言辞激烈地捍卫正学,反驳心学。

那今日他反驳的力度下降,反而追问、询问的话多了起来。

这就导致整个下半场没那么大的硝烟,尤其在陆、宋二人眼中,自家的恩师一次次抛出问题,再由赵都安侃侃而谈,予以庖丁解牛般的解惑。

就有种……

请教的既视感!

是的,请教!

就如同往日里,他们这些弟子有了疑惑,向恩师请教一般的场景,却发生在了此处。

只是请教的人,换成了正阳,解惑的“师”,成了赵都安。

这是何等古怪的一幕?

一位当世大儒,下一代的儒学圣人,几乎放弃了防守,而是一次次向一个朝廷爪牙,武夫官员请教。

匪夷所思!

但听了正阳辩论的陆、宋二人,却又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若刨除赵都安那过于小的年纪,以及过于狼藉的名声。

纯以学问理论看,虽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说,足以跻身当世一流行列。

“……老先生,综上所述,若要我做个总结,便是这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了。”

赵都安微笑着做了个收尾,淡淡道:

“我所述之心学,亦或称之为新学,大体便是这些,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正阳先生坐在石桌对面,似乎在沉思,秋风吹过,他灰色长髯飘动,身上的大氅也抖动起来。

他想了许久,终于抬起头,缓缓道:“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您说。”

正阳先生忽然抬手,指了指这庭院中,参天古木下,不远处一道石头磊成的院墙中,一束扎根墙壁的树。

不知名的树早已凋零大半,只悬着几片叶与卷曲的几点小。

正阳说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在深院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赵都安缓缓站起身,整理衣袍,俯瞰对面端坐的老儒生,平静说道:

“你未看此时,此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时,则此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不在你的心外。”

正阳一怔。

身后的陆、宋二人,同样望着那开裂的墙中树,恍然失神。

等师徒三人回过神的时候,发现赵都安兄妹已经离开了。

轻轻地走,就如轻轻的来。

“先生,他这就走了?没有约定明日再辩?”宋举人忍不住问。

师兄陆成瞥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师弟一眼,无奈道:

“明日是梅园之会,先生要与董玄论学,自然不会再约。”

他扭头看向仍旧怔怔坐在石凳上,盯着桌面堆积的几片枯叶的发呆的儒学圣人,轻声道:

“先生?天色晚了,我们该回去了,您今晚可不能再熬夜,得好好休息,不然明日该没精神了。”

正阳先生没说话,只是坐着,脑海中回荡着赵都安说的那些话。

没有表情,令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唯有面上那异常的平静中,仿佛酝酿着某种了不得的东西。

“回吧。”良久,正阳先生缓缓起身,平静地说道。

然后迈步朝外走去。

两名弟子跟在后头,面面相觑,都察觉到了恩师心境的巨大变化。

“师兄,你说先生这是怎么了?”宋举人憋不住,低声询问。

年纪更小,学问气度却更胜一筹的陆成沉默片刻,神色复杂难言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我只担心,先生的心,给那赵都安败坏了。罢了,一切等明日吧,届时就该见分晓了。”

……

当夜,正阳回到客栈,房间中的灯烛亮到了后半夜,才熄灭睡下。

陆成和宋举人两个,却翻来覆去,整夜都没能睡着。

瞪着眼睛,一直等到雄鸡报晓,天色将明。

论学之日,终于到了。

……

赵家。

赵都安昨晚睡得很好,很安稳,一早起来精神头充沛。

与姨娘和妹子吃过了饭,他没穿官袍,换了锦绣华服,走出门去,乘坐“小王”的马车,朝梅园赶去。

赵盼本吵闹要跟着参加,但给赵都安拦住了:

“今日梅园论学,虽不是官面场合,但也不是游玩宴饮的地方,不好带家眷前往。”

少女一脸失望地留在家中。

梅园在浑河边上,是一座颇为文人追捧的园林,也是城中每年最大的诗会场合举办地。

今日,赵都安靠近梅园时,就发现外头已经围了不少读书人,都是来凑热闹的,气氛极为躁动。

不过能进梅园的,都是有身份地位,能弄到“邀请函”的,所以别看城中关注的人多,却都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