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378龙凤环鸣惊夜魄,沧浪剑啸荡妖氛(2 / 6)

她的声音微微发颤,眼中满是担忧,手中的软剑不自觉地握紧。

石飞扬抬手示意沈清如噤声,他的掌心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玉色光泽,那是明玉功流转的痕迹。

“清如,你可知,这天下比刀剑更锋利的,是人心;比武功更强大的,是文治。”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决意对天下文献进行整理,广征图书。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关乎我大清的万世基业。京城需要瑞云,去协助颙琰筹备此事。”

瑞云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臣放心不下皇上安危……”

“不必多言。”石飞扬站起身,长衫随风飘动,隐隐露出腰间蟠龙玉佩,“你且记住,朕手中的百胜刀法,能荡平江湖匪寇;而这天下的书,能收服万千民心。”

他转身望向南方,那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稻穗在热浪中轻轻摇曳,“传朕旨意,各级官员须将求书之事当作头等大事。坊肆之书,量为给价;家藏之籍,缮录归还,不得扰民。”

沈清如望着石飞扬挺拔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忽然明白,眼前的人不只是那个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以一敌百的帝王,更是一位心怀天下、志在千秋的明君。

此后数日,淮南城衙门前,求书的告示在烈日下被晒得微微卷曲。

各地文人墨客、藏书世家纷纷响应。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颤巍巍地捧着家传古籍前来,眼中满是不舍与期待:“听闻皇上爱书如命,老臣愿将这《淮南鸿烈》副本献上,望能为盛世添砖加瓦。”

随着求书谕旨不断颁布,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无数珍贵典籍汇聚京城。

《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文臣们日夜伏案,校勘批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春蚕啃食桑叶,在静谧的书局中回荡。

盛夏的暴雨总是来得突然。

一日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石飞扬站在江南书局的屋檐下,看着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朵朵水。

卫年华握着离别钩,站立在他身后。“皇上,库银已长期保持在六千万两以上,《四库全书荟要》也即将告成。”石飞扬望着雨幕中的大街小巷,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意:“所谓康乾盛世,不仅是武功赫赫、疆域辽阔,更要让这天下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都能在这朗朗乾坤下,安居乐业,知书明理。”

他转身走入书局,明玉功的光芒照亮了案头堆积如山的典籍,“继续编校,朕要让这天下的智慧,都汇聚于此。”雨越下越大,冲刷着江南的每一个角落,也仿佛在为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奏响激昂的乐章。沈清如握紧手中的软剑,站在雨中,望着石飞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与爱慕。

青瓦白墙浸在朦胧水雾里,油纸伞下的石板路泛着幽光。

石飞扬驻足秦淮河畔,望着画舫上高悬的“天下太平”灯笼在雨幕中摇晃,袖中明玉功悄然运转,将飘落肩头的雨丝凝成冰晶。

沈清如撑着伞紧随其后,见他凝视河面上漂浮的荷灯,眉间似笼着一层化不开的阴云。

“皇上,前方就是文澜阁。”卫年华的离别钩隐在油纸伞下,钩尖凝着水珠,“近日有密报,铁刀会余孽与天地会残党似有勾结。”话音未落,街角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七八个蒙面色影破窗而出,手中钢刀映着水光泛着森然寒意。

“来得正好。”石飞扬冷笑,周身腾起白雾,竟将细密雨丝尽数冻结。最前方的刺客刀至半途,刀刃已结满冰霜,石飞扬使出“移接玉”神功!抬手轻引,刺客的钢刀瞬间转向,直直刺入同伴胸膛。

瑞云施展“阿鼻道三刀”,几名刺客被他的刀刃绞成血雾。

霍訦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敌阵,万剐功所过之处,血肉横飞。“当年没让你们死透,倒是养出胆子了!”他双掌连拍,一名使链锤的壮汉连人带兵器被撕成碎片。

沈清如的软剑银铃骤响,剑光中带着少女的狠厉,直取刺客首领咽喉。石飞扬以掌当刀劈出“斩红尘”!九道金色刀芒穿透雨幕,刺客首领的护体真气如薄纸般被撕开。

当刀气触及对方胸口时,却见那人怀中掉出半块玉佩——赫然与苏黛临死前紧握的碎片纹路相同。

雨势渐歇,石飞扬拾起玉佩,指尖凝着寒意:“卫爱卿,彻查此事。朕之天下,绝不能有江湖匪帮!”

他望着文澜阁方向,那里正有文人雅士携书而来,“朕既要修书以安天下,也要让这些跳梁小丑知道,觊觎神器者,虽远必诛。”暮色降临时,沈清如为石飞扬更换被血渍浸透的中衣。“皇上何必亲涉险地?”她的声音轻得像飘在烛火上的烟,“有我们护着……”

“清如,你看这万家灯火。”石飞扬突然握住她的手,明玉功的暖流顺着掌心传来,“若朕不踏遍这山河,如何知晓何处藏着暗流?”

他转身时,龙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明日去扬州,听说盐商们新得了西洋望远镜,倒要看看,这玩意儿能不能望穿人心。”沈清如望着他背影,心跳如擂鼓。

窗外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