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血洗二省,终局之战!(2 / 4)

这样杀下去,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员就要杀过一遍了,希望朝廷命官们以此事为戒,洗心涤虑,改过从新,别在伸着脖子让圣上杀了。

内阁为了选人当官,耗费了太多精力了,不想隔一段时间就送走几十、几百、几千个,甚至更多的同僚。

朱厚熜摆摆手,问道:“内阁还有什么事吗?”

新政要推行。

旧朝廷也要打理。

高拱是个不怎么喜欢入宫奏对的人,在张居正奉旨养病后,内阁阁老来玉熙宫的次数就少了。

虽然递送给内阁的公文,锦衣卫会抄录一份送入宫中,但朱厚熜想听人来说。

圣上主动问政,高拱精神一振,说道:“回圣上,鞑靼传来消息,要开启第二轮互市,并向我大明朝表明大幅度提高粮食交易的重量,珍奇、宝石、上等丝绸、茶叶、瓷器交易的数量!”

增加粮食交易,这没什么可说的,鞑靼缺粮,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增加珍奇、宝石、丝绸、茶叶、瓷器这些贵重物品的交易,很显然,鞑靼已经上钩了!

或者说,俺答上钩了!

“粮食种类有要求吗?”

“回圣上,鞑靼欲购梗米四百万斗,麸糠四百万斗。”高拱答道。

四百万斗,便是八千万斤。

鞑靼此次求购梗米的数量,是上次的两倍,但这依然不够草原二百万人在这漫长的寒冬所食。

为了弥补粮食的缺口,鞑靼求购四百万斗牲畜所食的麸糠。

但这里面透露着种种不合理的地方,大明朝、鞑靼的互市交易品类、种类是很广泛的。

就以粮食为例,梗米、小麦、高粱等种类繁多,其中,以梗米价格最贵,其次小麦,次之高粱。

一斤梗米的价钱,能买两斤小麦,能买到四斤高粱。

如若鞑靼能将四百万斗梗米,转购为一千六百万斗高粱,那至少足够草原一冬所食。

但鞑靼却选择了梗米,以及本不在粮食品类中的麸糠。

种种诡异的背后,当然有双无形的手,朱厚熜知道,是培养的汉奸沈惟敬在发力。

世界任何地区的资源分布都是不均等,草原更是如此。

几千年来,优质的牧草、丰沛的水源,始终分布在草原右翼。

而鞑靼这些游牧部落,又是逐水草而居,为了争夺水源,草原左、右两翼发生过无数次争斗。

虽说是同族,但贫富的差距,使得草原两翼一直视对方为仇敌。

尤其是在俺答驱逐了侄儿小王子到草原左翼,成为有实无名的草原霸主后,叔侄之间的斗争,融入到两翼仇恨当中,使得草原的火药味十足。

不出意外的话,这四百万斗麸糠,就是沈惟敬说动俺答给草原左翼准备的。

右翼吃梗米,左翼吃麸糠,这要不把狗脑子打出来,就证明草原左翼丢掉了骨子里的血性。

而且,珍宝、丝绸、茶叶、瓷器等物,

明显也是草原右翼为自己准备的。

在沈惟敬的出手下,草原的贫富差距有了最为直观的对比。

根据锦衣卫线报,俺答借助互市交易试图巩固自身地位,对草原左翼施行的增税令。

草原左翼的人、牛、马、羊住的帐篷、马厩、牲畜棚,吃的粮食、草料都要给俺答交苛捐杂税。

不然,就大幅度缩减给予草原左翼的粮食,活活饿死草原左翼。

这么阴坏损的主意,自然也是沈惟敬想出来的。

总之,沈惟敬利用草原左、右两翼本身的敌对情绪,让富裕的草原右翼竭泽而渔般搜刮草原左翼,来从中获益。

清溪沈家一些族人,不远万里去往了塞上,像是到自家一样,从鞑靼不断搬东西。

光是马匹,沈家人就弄到了三四万匹,比着之前互市鞑靼交易的马匹还要多。

沈家人是会做生意的,直接将马匹卖给了宣大总督王崇古,而价格嘛,六十两银子一匹。

比鞑靼卖给大明朝马儿的价钱还高,有价无市的市场,清溪沈家,可是狠狠地咬了大明朝一口。

但王崇古、大明朝廷只能暂且忍下,任凭清溪沈家狮子大张口。

包括牛、羊,一些兽皮,朝廷都以巨高的价格吃下。

短短两个月,清溪沈家就靠着牛、马、羊等牲畜,从大明朝敲走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清溪身边一边给沈惟敬单开族谱,一边派遣更多族人来往草原、中原,在鞑靼、大明朝身上两头吃。

这些账,锦衣卫都在用小本本记上,等到鞑靼覆灭,再好好和清溪沈家算算账。

“此次交易,鞑靼要交易什么?”

“回圣上,主要是马匹,鞑靼此次拿出四万匹马儿要卖于我朝,兽皮有二十万张,牛羊有三十万头。”高拱恭声答道。

草原上除了牲畜,真没有什么产出,活着的牲畜论头买,死去的牲畜扒皮卖。

第一次互市交易中,鞑靼并没有出卖牛、羊,而这一次选择发卖,原因很简单,一是往年从大明朝掠夺的金银财宝消耗殆尽了,二是牛羊来自于草原左翼,即增加的苛捐杂税抵物。

换句话说,俺答在拿着草原左翼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