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不是他的老部下。
等到众人来齐了之后,张羡当即开口道“刘表兴无名之兵,犯我疆界,如今敌强我弱,诸君有何良策,可以教我退敌?”
张羡此言一出,堂上陷入议论之中。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好半晌都没能拿出个决定来。
张羡看了桓阶一眼,桓阶则以目示对方,朝着孙策瞟了一眼。
张羡明白这是桓阶让自己亲自去向孙策请教。
堂上所有人中,也唯有孙策一人有数万人的指挥经验,就冲这一点,其他人就没法比。
要是再考虑到战绩,那差距可就更大了。
张羡心里也清楚这一点,只是他想在询问孙策之前,看看堂上其他人有没有什么建议。
只是让他有些失望,堂上诸人虽然议论了半天,却没有一条实策能够拿的出来,只是纷纷抨击刘表擅自兴兵,无有朝廷诏令,乃是叛乱之举。
就连桓阶也把希望放在了孙策身上。
无奈,张羡只能朝着孙策主动询问道“伯符曾统帅大军经年,此番大战,还请伯符不要藏私。”
孙策直起身体,冲着张羡拱了拱手“蒙明府厚待,策感激不已,无以为报,愿为明府谋划一二,以抗刘表之暴行。”
看见孙策开口,堂上诸人都安静了下来,倾听着孙策的建议。
只是张羡、桓阶和众人都没想到,孙策的第一条建议,就直接引爆了整个朝堂。
“明府,巴丘实不能守,恳请明府立刻撤回巴丘守军,转驻益阳。”
张羡的族中大将张程大惊,不自觉的反对道“这如何使得?巴丘乃是荆楚重镇,临湘门户,湘水要隘,这等要地怎么能放弃?”
“不错,巴丘城高池深,一面邻水,引湘水为护城河,乃是军事重镇。”
长沙大将区雄也是大惊失色,赶忙起身冲着张羡劝说道“若是放弃,岂不是自废武功?”
孙策的建议登时引起了临湘众人的激烈反对,一时之间朝堂之上沸反盈天,重臣们或是驳斥孙策,或是劝说张羡不能采信孙策。
除了和孙家关系密切的几人外,其他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而即便是桓阶等人,也只是保持沉默,不敢替孙策说话。
原因很简单,望城也就罢了,毕竟只是个小城,虽然也是临湘的屏障,但城小地狭,人口稀少,即便守了也没太大意义,而且更多的作用是和前线的巴丘形成防御体系。
但和望城不同,巴丘城却是荆楚之地的大城,不但城防很是坚固,而且还是卡住湘水和洞庭湖要隘的交通要道。
拿不下巴丘城,就别想通过湘水直驱临湘。
巴丘的位置十分关键,大致就在后世岳阳上,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围绕岳阳展开过的大战也不在少数,甚至不比长沙来的少。
张羡、桓阶等人也俱是眉头紧皱,要不是知道孙策已经投降了刘封,又和刘表有杀父之仇,他们甚至都要怀疑孙策是不是刘表的间谍了。
哪有战事刚开,就要放弃自家军事重镇的。
张羡缓缓抬起右手,堂上顿时一静,随后,他冲着孙策问道“伯符,巴丘之重,诸卿俱已痛陈利害,你还要劝我放弃巴丘吗?”
“正是!”
孙策却是毫无惊慌之色,继续劝说张羡道“府君明鉴,巴丘确实为荆楚坚城,临湘屏障,然如今荆南却是城多兵少。若是有十万之众,那策必力劝明府驻重兵于巴丘,御敌于境外。可如今我荆南可战之兵不过三万,论精锐程度,尚不及荆北军。”
“在这种情况下,再分兵于巴丘……”
孙策看向张羡,询问道“府君以为当驻兵多少?”
张羡哑然。
拢共才三万人,巴丘这种大城最少也得一万之众才能守御,而且你还不能仅仅只放一万人,还得再安排数千后备兵予以补充,否则巴丘一旦伤亡个两三成而没有补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直接崩溃了。
这么一来,那望城再放多少兵马?
最后还能有多少兵马守御临湘?
要知道望城虽小,可临湘却是比巴丘城还要大的城池。
临湘作为长沙的郡治,荆南的首府,从秦代以来镇压百越、荆蛮的汉人军事重镇。
临湘城不但是一个超级大城,防御体系十分完备,城郭高达三丈有余,又引湘水为护城河,而三面还临水,一边是湘水,一边是浏水,北边只有一个河滩三角洲。
真正可以发动攻势的地方,只有长沙城的东南方向,东边和南边则各剩一半。更让人发指的是,临湘城已经如此易守难攻了,居然还兼设有两座卫城,与临湘成犄角之势。
如此固若金汤的要塞,自然也需要充足的人手。
以孙策预计,临湘至少得三万人才能守的齐全,少于三万,恐怕就无法把各种城防工事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了。
孙策的问题不但让张羡哑口无言,就连刚刚反对激烈的张程、区雄等人也说不出话来了。
荆南的军力他们再清楚不过了,说白了就是三万可战之兵,加上一万多青壮民夫。
这三万可战之兵力,最精锐的也不过两万人,剩下的一万郡县兵依托城墙还行,野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