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子不错,还得是良家子,其实很难,因为这般人,一般都出身在较为殷实的家庭,至少要能吃得饱,所以能发育好,但这般较为殷实的家庭,在这大宋,又怎么愿意让孩子去当兵?
也可见,独龙岗三庄,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存在,更也是苏武走的运气。
先把招兵旗立起来再说吧,兴许也能招一些良家子来当子弟兵,有一个算一个。
苏武忙碌一番,亲自往城门去,就在城门口处,立一杆大旗。
苏武还特意让众人穿了甲胄,还在身后停了一列好健马。
便是大小军汉到处在喊“招兵了,招良家子,不黥面不刺字,苏将军亲自来招,一月两贯钱。”
这话,自然是苏武让说的,言简意赅,没有什么花里胡哨。
倒是真聚了不少人来看,乃至也有人来问,却多是闲谈打趣,并没有人当真留册。
苏武也叹了一口气。
一旁武松来说“哥哥,不急,只待消息传出去了,过几日,说不定就有人来了。”
苏武点着头“是啊,但是与其这么等,还不如就派人往乡村里去,去寻访去问。”
“嗯,那就让杜兴兄弟派人到处去寻访……”武松点着头。
就看头前,忽然有一个少年郎在问“将军,是不是入了麾下,就发马发甲胄?”
苏武闻言,心中一喜,这两样东西,好似对少年郎还真有一些吸引力,苏武只管来答“发,只要在军中操练得好,立马就发!”
“那……那我来!”那少年郎已然就要去登记。
却是少年郎身后,奔出一个妇人来,上前拉“儿啊,你失心疯了?这是上阵打仗呢,要死人的,快跟我回去。”
身后又来一人,是个中年汉子,也来拉“看看热闹就行了,莫要发癫,好男不当兵,当了兵去,教人笑话,又不是家中缺你一口吃食。”
这话啊,听得刺耳,便是当初独龙岗来的那些人,当初他们也不知道真要上阵打仗。
而今,当真是要打仗的,便更难几分了。
这一幕,苏武也说不得什么,开不了口,总不能说一定不打仗吧?更不能说一定保你们儿子活着吧?
至于说那些家国大义、保家卫国,在这个时代,于底层百姓而言,更没有什么意义。
那是读书人的口号。
要想普通百姓都有这般觉悟,那还差了一千年的教育与政治工作。
除非,这些人的家,就住在边境,当真有外族随时入侵,比如西北,比如西军。
西军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来自这个原因,西夏党项人真会来打来抢。
却又看那少年郎在挣扎,在说“我就要去,打仗我也去,我多杀几个人,立功得了钱,给你们多买几亩地,有何不好?”
那妇人就哭“儿啊,你要为娘命去啊,你若真要去当兵,娘现在就投了井去……”
那父亲也在喊“没了你,要那地作甚?”
“咱家不是有两个儿子吗?我若真没了,苏将军待人好得紧,也当有大笔钱,你们只管买地去……再说,苏将军何等威势?东平府里谁人不知?只管是百战百胜,每战有功,赚钱还不容易?”
少年郎更是挣扎,却也不知多少人在看热闹。
苏武还是走了过去,拍了拍少年郎的肩膀,说道“先随你父母回去,在家里商量好了再说,好好说,商量得好呢,就来,商量不好,不要自己偷偷来……到时候你父母来寻,某只管把你再赶回去……”
少年郎便也急“将军,小人愿意就行了啊,小人愿意啊……穿甲打马,多威武!”
苏武笑了笑“你听某的就是,回家好好说,某等你来!”
少年郎左右看了看,回头又看了看自己的父母,叹了一口气,转身而去“先出城回家,倒是教人看了笑话……”
他父母,心中一松,连忙跟着去。
也听那少年人喊“苏将军,小人可不是孬种,小人就是近来听得将军之事,愿意投军,小人名叫宋正,小人一定来!”
苏武笑着回“好,等你来!”
一家三口,拉拉扯扯,出城去了,那父亲也在说“莫要胡说,莫要胡说……岂能欺骗苏将军……”
苏武看着,心中其实很畅快,还真期待这个叫做宋正的少年郎能来。
忽然也感觉招兵这件事,兴许没那么难了。
也听武松之语“哥哥如今,深得人心,兴许还真能招上不少良家子。”
“只管让杜兴派人去各处乡村里寻访吧……”苏武点着头,也多了几分期待。
“还当多派些人,到各地县城竖旗去喊……”武松如今也想事谋事,当真成熟不少。
苏武点头“嗯,只管吩咐下去……”
城门那边,一骑快马而来,正是燕青,苏武眉头一皱,转身先往无人之处去走。
燕青近前下马来说“叔父,是高唐州,打起来了!”
“可知详细?”苏武立马又问。
“只听得那高唐州遇贼,那高唐州的知府还命城中人马出城迎贼,两战大败亏输,死伤惨重,后来紧闭城门不出了。”
“贼势多少?”苏武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