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自在灵符(1 / 2)

慧觉大师那声悠长深沉的“受教了”在禅房内缓缓沉淀,仿佛古钟的余韵,敲散了方才论道激起的无形波澜,却又将一种更为复杂难言的寂静填充其间。

窗外,戈壁的夜风卷着细沙,呜咽着掠过悬空寺残破的檐角,如同亘古大地的叹息,应和着方才那场关于创生与寂灭的交锋。

青铜古灯昏黄的焰苗轻轻跳动,映着崔钰苍白如纸的面容,那青金双瞳中的火焰却未曾黯淡分毫,反而在慧觉大师的佛号之后,沉淀得愈发凝实,如淬火后的寒铁,冷硬而坚韧。

他身下的蒲团承受着那份磐石般的决绝,也承受着他脏腑间撕裂般的剧痛与几乎枯竭的元婴本源。

慧觉大师枯槁的手指重新捻动起佛珠,檀木珠子相碰的细碎声响,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深邃的目光落在崔钰身上,不再有劝解,亦无评判,只有一种阅尽沧桑后的了然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悯。

“阿弥陀佛。”老禅师再次低宣佛号,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沉凝,“施主道心如铁,心意已决,欲行那向死求生,夺天地造化之功,我悬空寺承施主活命大恩,自当倾力相助,以全因果。”

他缓缓起身,那件沾染尘埃的袈裟随着他的动作垂落,竟隐隐透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他转向侍立一旁的明心禅师:“明心师弟,取‘藏真匣’来。”

明心禅师枯瘦的面容微微一震,眼中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化为极度的郑重。他双手合十,深深一礼,不发一言,步履无声却迅疾地退出了禅房。

禅房内气氛再次变得凝滞。

铁生和玄苦两个小童屏住了呼吸,直觉感到将有极其重要的事情发生。

糖魃早已将舔得光亮的糖纸小心折好塞进焦黑的衣襟里,此刻赤金双瞳睁得溜圆,好奇地盯着慧觉大师,小巧的鼻翼微微翕动,仿佛在空气中捕捉着什么无形却诱人的气息。

不多时,明心禅师去而复返,双手极其恭敬地捧着一个尺许见方的木匣。

此匣非金非玉,材质似木似石,通体呈现一种沉郁厚重的暗褐色,表面布满天然形成的龟甲纹路,玄奥古朴。

一股极其苍茫,仿佛与脚下大地同源共生的气息,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封印之力,自匣身弥漫开来,让整个禅房的空间都显得沉重了几分。

正是先前存放那幽冥皮卷的古匣!

慧觉大师神色肃穆,指尖再次凝聚起一点精纯的佛力金光,如同绣花引线,在那龟甲纹路间几个特定的节点上依次点过。

纹路仿佛被唤醒,发出低沉如大地脉动般的嗡鸣,光芒流转。咔哒一声轻响,比开启幽冥皮卷时更为清晰,木匣应声开启。

这一次,没有阴冷的幽冥气息溢出。

一股难以形容的温和光芒,如同初春融化冰雪的第一缕晨曦,自匣中流泻而出。光芒并不刺目,却带着一种洗涤心灵的纯净与浩瀚,瞬间驱散了禅房内残留的血腥气息,甚至抚平了众人心头因幽冥皮卷和方才激战留下的阴霾。

空气仿佛被净化,呼吸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澄澈与安宁。

光芒的核心,悬浮着一团不断流转变幻的琉璃色光晕。

光晕的核心深处,一个由纯粹法则构成,玄奥古朴的“空”字梵文静静沉浮,边缘流淌着丝丝缕缕温暖的金色佛光。

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如云雾聚散,时而似水波荡漾,散发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解脱与自在之意。

仅仅是注视着它,铁生和玄苦心中那些懵懂的恐惧和不安便悄然平息,连崔钰体内翻腾的剧痛和烛龙真灵残留的暴戾都似乎被这柔和的光晕抚慰平息。

“自在灵符......”慧觉大师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悠远与敬畏,“此乃我悬空寺世代守护的佛门至宝,非金非石,实乃‘自在真意’于世间之显化。内蕴宇宙本源法则之一,破妄见真,消弭业障,洞察因果,得大自在。”

他枯槁的手掌虚虚托向光晕,那琉璃色的光晕似乎有所感应,流转的光芒微微一顿,核心的“空”字梵文散发出一圈更为清晰的金色光晕,无数细如微尘,如同星辰般闪烁的金色愿力符文在光晕外围次第亮起,构成一个玄奥无匹的阵法,演绎着“万法归一,一归万法”的至高佛理。

“持此符者,当如持镜。”慧觉大师的目光转向崔钰,眼神深邃如渊,“镜明可照万物,亦可照见己心。心若澄澈无垢,近于空明无我之境,则灵符威能自显,破迷障,斩业丝,得大自在护持,万法难侵。然......”他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警示,“若心性蒙尘,执念深重,贪嗔痴毒炽盛,强催此宝,非但威能难显,反易为其所噬。轻则神魂受损,永困‘空’境;重则引动无边业力反噬,形神俱灭,万劫不复!”

随着他的话语,那自在灵符核心的“空”字梵文骤然亮起,一股温和却浩瀚无边的意念洪流,如同静水深流,无声无息地扫过整个禅房。

这意念不具攻击性,却带着一种洞彻一切,审判一切的威严。铁生和玄苦只觉瞬间被看透,所有小心思无所遁形,下意识地低下头。

明心禅师亦是心神一凛,捻动佛珠的手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