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我就当成交给我的责任了(1 / 2)

范县长涵养很好。

即便听见身后哄笑的声音,脸上也没有表露丝毫。

倒是江向阳一副我信你说的话,你不能骗我的样子;“范先生,您愿意把挺进军队伍,交给八路军指挥,我就当这是交给我的责任了?”

见过很多国民党官员,也见过八路军的将领。

但是像江向阳这么年轻的,还战功赫赫的。

他也是第一次。

“日久见人心,我每一句话,发自肺腑。”

“范先生,我从踏入聊城境内第一刻开始,就有种感觉,八路军首长们对于范先生的敬重,以及范先生对八路军的谨慎,影响了整个鲁西抗战进程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无数的同志,牺牲在保护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转移战斗中。”

曾纪兰和范县长一双儿女的问答过程。

江向阳一直没有插嘴,但是也从中大致了解了聊城抗日局面的情况。

不知道是因为八路军的谨慎。

还是范筑先思想转变需要过程。

就目前,聊城附近,挺进军控制范围。

在37年5月,我党彭特派员跟聊城达成一致抗日意见后,派来了二十多名政工干部,协助青年挺进军发动抗日宣传,组织部队。

38年8月,129师一部进入鲁西,又派来三十多个干部,协助挺进军做基本军事训练。

论说,这种方式,要对付鬼子一般的治安战,打击日军和伪军组成的守备队,是没有问题的。

可现在,敌人并不会给聊城循序渐进的机会。

“鬼子野战师团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第114师团和第18师团,都是南京屠杀我几十万百姓的元凶,非常残忍的畜生。挺进军并不是按照华北核心根据地和胶东方式设置的村民兵,区小队,县大队三级的组织结构,这样极大的脱离了群众组织,执行转移群众任务难度,呈几何程度上升。”

看见范筑先,并没有明白自己第一句话的意思。

江向阳又接着补充。

顿时让范筑先吸了一口凉气。

从抗战爆发到现在,相比国民党很多官员,他自认自己工作是有成效的。

可是比起江向阳对部队,对根据地的要求。

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尤其是面对鬼子精锐的野战师团,这种要求上的差距,投射在战场上,就是巨大的牺牲。

他仿佛已经看见,聊城成为第二个南京。

“江支队长,果然是少年英雄,我把部队,交给八路军指挥,是真心的,需要改变的工作方式,立足点,都需要江队长能给我们及时的指出来,亡羊补牢。”

赶紧把江向阳迎到了聊城县衙。

而江向阳和吴政委务实的作风,也让范先生惭愧万分。

支队参谋部,秦广大队参谋部,都市大队参谋部,在江向阳的组织下,立刻派出骨干干部,摸清楚挺进军部队的装备情况,训练情况,自己亲自下到聊城地道,了解城防和地道的构成。

同时,叫来各县大队骨干,针对对于日军可能进行的线路所有的村庄,集镇,进行转移动员,设置转移预备方案。

可是当江向阳,吴政委从地道出来。

看着支队参谋部,两个大队参谋部带回来的情况。

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六万多青年挺进军,所有枪支,包括磨平了膛线的老套筒,一共不到一万两千支枪。

手榴弹,两个人都分不到一颗。

子弹就更可怜,加上储备,平均每支枪不到十发。

士兵训练的进展,也非常缓慢。

全凭借一腔热血,跟鬼子干。

地道就更不用说了。

县城要好一点,各地的地道,刚刚才开始挖。

就连做防空洞,庇护所隐蔽,容积也达不到通风的标准。

“吴政委,江支队长,有话直说,老范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徒”

范县长去过行唐,灵寿。

也参观过核心根据地地道设施。

对于聊城的地道,他认为有一个建设的过程。

先发动百姓,挖起来,经过这个冬天挖掘,一定规模之后,进行联通,再从八路军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改造。

却没想过,战争会来的这么快。

“范先生,恕我直言八路军和国民政府很大程度不同的是,国民政府执行的一种精英抗战,也就是爱国人士,政府官员,带着百姓抗战而我们八路军,是彻底的全民抗战”

有区别吗?

范县长感觉江向阳的说法,让他无法理解。

看着范县长疑惑的眼神。

江向阳继续开口说道。

“聊城做了很多发动群众的工作,也让群众踊跃参与抗战活动,但是做的并不彻底,毕竟国民政府在治理乡村两级地方的时候,更多依靠宗族势力和地主阶层。这就导致了聊城挺进军经费来源不稳定,无法集中所有的力量抗日。”

抗日经费来源不稳定,范县长是有深刻体会的。

最早的费用,都是发动地主阶层捐款的。

维持的费用,也是第六区行政公署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