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沐春(1 / 2)

“臣也是如此想的。”

杨士奇赞同道:“取现的数量无缘无故上涨,比以前还高了很多,绝对有问题。”

解缙问道:“殿下,我们要否限制兑换?”

杨士奇摇头道:“殿下,臣认为不可,一旦这样做,不就是告诉所有人,我们的钱庄出问题了?”

就算钱庄没问题,也会变得出问题。

外面一定谣言四起,报纸的言论控制,也未必可以压下这种情况,毕竟钱庄里面关系到的都是百姓的钱。

还有朝廷的信用体系。

这些是绝对,一定不能崩塌的!

朱允熥说道:“我们现在的钱,还足够吧?”

解缙点头道:“足够多,可以随便他们兑换,但也架不住量大,如今我们印发的宝钞,早已超出了应该有的准备金。”

印发的新式宝钞越多,解缙的心里其实越没有底气。

一旦换钱兑现的人多了,印发出去的宝钞会回流回来,他们哪来的现银,给那些手持宝钞,或者存折的百姓啊?

挤兑这个词,他们都学会了。

是朱允熥教给他们的。

一旦如此,钱庄会形成挤兑,真的要垮掉,可能连朱允熥那些商业计划,也要全线崩溃。

朱允熥说道:“那就让他们随便兑换,至于印发的宝钞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阻止不了,只能调整。”

外面流通的钱越多,宝钞将会越来越多。

再进行下去,就会形成通货膨胀。

不过大明距离这一步,还有挺远的路要走,朱允熥认为自己还可以调整,其实要调整很简单,让百姓保持幸福感即可。

简单来说,就是让百姓,能一直吃上饱饭,用得起生活必需品。

比如说粮食、布帛、盐等,把价格极限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即使通货膨胀,买其他东西贵了,但这些价格不变。

百姓手头上的钱多了,粮价盐价不变的前提下,能买更多的粮食和盐。

这就是他们的幸福感。

普通百姓求的,不外乎一日三餐,以及有衣服可穿等,保证这些满足了,才会有进一步的需求。

朱允熥再说道:“钱肯定会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我们对外贸易的进行,未来还会更多,这是无法避免的规律,至于突然增加了兑换的数量……”

杨士奇躬身道:“一定有人在背后推动,这个人不希望殿下成功,更不希望殿下的商业改革成功。”

其实背后的人可能是谁,只要认真想一想,他们很快有结果了。

要锁定是谁,不是很难。

解缙问:“我们要不要上报锦衣卫,让锦衣卫去查?”

“暂时别管背后的人。”

朱允熥有自己的计划,寻思了好一会道:“让他继续带动,应该换的钱,继续换给百姓,我要让他主动暴露,再给他们证明,我们的手段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解缙又问:“具体怎么做呢?”

朱允熥说道:“我们的钱,还能让他们换很久,等到倭国战争结束了再说。”

他可以肯定,倭国睚眦必报,不会善罢甘休。

就算倭人真的算了,朱允熥也不会轻易算了,那就主动打过去抢银山。

顺便给海军,一个练兵的机会。

朱允熥又道:“继续关注,接下来兑换的情况。”

“是!”

他们二人应声说道。

既然朱允熥有了计划,那么他们听从安排即可,相信不会有问题的。

“挤兑我的钱庄?”

朱允熥把有可能的那几个人,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心里在想:“这就要看你们,有没有足够强的经济手段,和我玩挤兑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允熥完全不怕,有人要玩这些手段。

不过解缙他们也算是发现得及时,好让他有了提前准备的条件,不至于一直处在被动状态。

这件事,暂时被朱允熥放下。

到了下午的时候,朱允熥得到老朱的传召,来到了乾清宫。

今天的乾清宫,还多了一个人。

一个朱允熥记忆里,印象不是很深的人。

初看的瞬间,居然想不起来是谁,但应该是认识的。

“允熥,过来。”

朱元璋笑道:“还记得是谁吗?”

那个人躬身拜道:“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认真地辨认了好一会,摇头道:“很眼熟,但认不出来是谁了,我们以前一定是认识的。”

朱元璋和那个人,都一起笑了。

“臣沐春,从云南来的。”

那个男人这才自报家门。

朱允熥恍然大悟,原来是沐春,沐家的人,沐英的儿子。

沐英是老朱的养子,按照辈分朱允熥还得叫沐春一声大哥,沐家对大明又是忠心耿耿。

一直为大明,镇守西南。

可惜的是,沐英早逝,还是去年,和朱标同一时期去世的。

朱允熥没有记错的话,沐春在朱元璋薨那年,也病逝军中,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沐春悲伤过度,而生病了。

“原来是沐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