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连锁反应
#P社保不住秦黛雅#
这是这段时间Kpop饭圈,在秦黛雅的舞台彻底出圈后,对秦黛雅没出道这件事最热门的评论。
一开始各家粉丝,都在讨论,说秦黛雅为什么不出道,明明她只要出道就能火。
但很快就有追过多年的Kpop粉丝提到过,说哪怕秦黛雅身上没有她爸还有她弟弟作为东荒人的那些争议。
秦黛雅在Kpop的圈子里也很难混下去。不是因为她不行,而是因为当她真的满足了大众对Kpop女艺人的所有幻想时,非大公司出身的她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个圈子安然发展。因为这不是她火不火的问题,而是在眼下这个营销时代。若是她成了那个所有人认证的Kpop新生代女一,那其他公司的女艺人该怎么吹,该怎么营销。
别忘了这年头,,Kpop的女艺人,要是没有个什么什么一,粉丝都不知道该怎么宣传的。
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出了一个真正唱跳全能,颜值高还有多语言能力的女艺人。
这其他经纪公司还有什么可以营销的点吗?到了那时的秦黛雅,就必然会成为无数大公司眼中的众矢之的。因为此时的Kpop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经济上行的时代高速发展的样子。以前Kpop处在发展期的时候,大家还能够靠着实力和作品,去各凭本事。但到了这一点,除了极少数小公司逆袭的案例以外,大多数的人气和流量,基本上都被大公司所吞噬。
当然粉丝也不是说大公司的艺人有什么不好。只是从这两年开始,大公司的音乐质量也确实开始出现了下滑。甚至圈子里还经常出现那种,不管大公司艺人发什么歌,听众都会被粉丝"捂嘴"说好听的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对于Kpop粉丝而言,她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听到过那种所有人公认的名曲了。
遥想二三代偶像的那几年,好像只要能够打进年榜的歌,就能够证明你是一个全南朝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的名曲。
但到了这几年,别说前百,好像前五十甚至年榜前三十的受众都非常窄。就好像各大音源网站的大盘在不断地下降一样。眼下的Kpop好像已经渐渐开始,从原本的大势乐坛,渐渐缩圈并成为了一种类似饭圈小范围自嗨的产物。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些年粉丝已经很少再看到这一代的偶像艺人成为那种大咖。
遥想曾经不管是司马家的东神,司机,少时,闪闪,函数,茶蛋,红毛酱油瓶家的外挂,上下午班,高赛文,兔瓦斯。还是歪鸡家的大棒,21,温拿,粉墨。
好像早些年的爱豆都只是出道没几年,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完成市场换代,并成为能够在颁奖典礼上压轴的大咖。
但这两年偶像,却开始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腿。尤其是很多时候,当一场大型的娱乐圈活动,没有这些老艺人镇场,而是由纯新人组成时。
不少观众都会有一种这个活动本身咖位不够的感觉。明明早些年时候,这种偶像活动的宣传也是由刚刚出道没几年的偶像在扛。但相比于这一代的偶像,上一代的偶像就是会给人感觉更成熟,更有所谓的"巨星感"。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初的那些经过层层筛选后熬出来的组合,不但以出道就是完成体,甚至出道个一年两就能够彻彻底底地独当一面。可到了这一点似乎很多偶像明明出道快两年了,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新人感。虽然新人感的新鲜对偶像而言是好事,但对于这一代的偶像而言,她们反而渐渐给人一种一直在成长,然后始终没有成长为大众眼中那样的"巨星"的感觉起初大家也觉得是因为眼下曾经的那些登顶团也还在当打之年。但问题是当年的偶像也都是登顶偶像的光环下杀出来的啊。从东神的绝对统治下,被称为资源回收团的司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再然后大棒的顶级大爆,以及闪闪,加上下午班的顶级纷争。就是在这样的盛世下,也依旧有XO这样的后辈打破格局。女团也是同理……
外挂复古三部曲,南朝海外双大爆下闯出来的女帝少时。还有在霓虹市场拥有一片自留地的卡拉。
再加上面对外挂,少时,依旧不怂的怪物新人女王21.再加上三巨头时代后,先后拿下年歌的思念,还有皇冠。以及姐妹阿粉这样,先后在不同过年份扛起大旗的代表性团队。为什么大家都在二三代百花齐放。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那一代的偶像,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作坊出身。只要能拿出好的作品,就有机会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巨星。可是到了这一代,不但小公司出圈的艺人越来越少,就是大公司的艺人,也都渐渐失去了曾经鲜活的市场竞争力。
这种疲软的现象下,很多艺人虽然很火,但在大众眼里,只有粉丝认识的她们,似乎还远远不到能够称之为"巨星"的程度。而秦黛雅的出圈,除了她本身所展示的超强业务能力以外,最直接的感触,就是秦黛雅更像是曾经那个时代的偶像。她是这样,与她常年混在一起的小十七也是这样。虽然她们的年龄和出道时间,都比较晚。
但不知为何观众就是会对她们有一种,她们是XO阿粉那一辈,而不是这一代新生代偶像感觉。